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课件2.pptVIP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梅圣俞诗集序”课件2

欧阳修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文忠公 潇洒一醉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据说他有金石拓本一千卷,藏书一万卷,酒一壶,棋一局,琴一张,及自身一老翁,凑在一起为六一),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生命歷程 作为古文家、文论家的欧公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反对宋初浮华文风,主张“言以载事,文以饰言”。他在主管考试进士时,鼓励考生写质朴晓畅的古文,凡内容空洞,华而不实,或以奇诡取胜之作,概在摒黜之列。与此同时,他又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一代新进作家。这样,他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欧阳修不仅善于作诗,而且善于论诗,后人集其论成书,称为《六一诗话》。今人郭绍虞说: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阳氏矣。(《宋诗话考》) 解 题   北宋诗人梅圣俞,一生颇不得意,诗作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诗风平淡朴实,盖有意于矫正宋初靡丽倾向。在理论上,梅圣俞注重诗的政治内容,并主张写诗应“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他的诗,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很大,甚受陆游等人的推重。 ???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他为梅圣俞的诗集作序,一方面是肯定梅圣俞在矫正宋初浮艳诗风方面的功绩,另一方面也是借以宣扬自己的文学主张. 欧阳修小梅尧臣五岁,两人的结识始于洛阳,也即欧阳修二十五岁任西京留守推官之时。欧阳修自称“嗜圣俞诗”,“尝问诗于圣俞”(见欧阳修《书梅圣俞稿后》,写于明道元年,即公元1032年,欧阳修时年二十六岁),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受到梅尧臣的影响。   《梅圣俞诗集序》作于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在目睹梅尧臣十余年沉沦下僚、坎坷不遇之后,借本文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了梅尧臣的赞同:“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圣俞以为知言。”(见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作于嘉祐六年,也即公元1061年,时在《梅圣俞诗集序》作后十五年) [层次结构] ? 全文四段。 ??? 1、第一段是从理论上阐发“穷而后工”的道理。先从辨析“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的世俗观点人手;接着阐明:凡“传世”之诗,皆仕途穷困者长期积忧郁愤,然后兴于怨刺的产物;最后顺势得出结论:穷而后工。 ??? 2、第二段写梅圣俞其人、其诗。分三层:首层述其生平,突出一个“穷”字;第二层评其诗文,突出一个“工”字;第三层感叹其怀才不得用于世,人已将老,可悲。可以说,这第二段是以梅圣俞为例,用事实证明了“穷而后工”的道理。 ??? 3、第三段和第四段是交待梅圣俞诗集的搜集、整理、编次、作序过程。这是一般序言均应有的内容。从中也可看出欧阳修对梅圣俞其人、其诗的爱重,从侧面烘托梅诗之工。 讲 解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翻 译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果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胸藏才智、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外部事物,常常探索研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感发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如此说来,那么就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而应该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穷而后工”说,承前启后   欧阳修提出的“穷而后工”说,上溯可联系屈原《九章》、《抽思》中的“发愤以抒情”,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李白的“哀怨起骚人”,杜甫的“文章憎命达”,白居易的“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韩愈的“凡物不得其平则鸣”、“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欧阳修以后,还有陆游的“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龚自珍“泄天下之拗怒”等等。) 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yue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生平所作,于诗尤多。 ◎宛陵:地名,今安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