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腐蚀与防护6—8
第六章 局部腐蚀 第一节 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的比较 第二节 小孔腐蚀(点腐蚀、孔蚀) 第三节 电偶腐蚀 第四节 晶间腐蚀 第五节 选择性腐蚀 第六节 缝隙腐蚀 第一节 局部腐蚀与全面腐蚀的比较 一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的主要腐蚀形态 二 全面腐蚀(General Corrosion) 1 腐蚀特征 腐蚀分布于金属的整个表面,腐蚀的结果是使金属全面变薄。 2 电化学过程特点 腐蚀电池的阴、阳极面积非常小;微阴极和微阳极的位置变幻不定,整个金属表面在溶液中都处于活化状态。 图1-1 三 局部腐蚀(Localized Corrosion) 1 腐蚀特征 腐蚀仅局限或集中在金属的某一特定部位。 2 电化学过程特点 阳极和阴极是独立分开;腐蚀电池中的阳极溶解反应和阴极区腐蚀剂的还原反应在不同区域发生,而腐蚀产物在第三地点形成;通常阳极区的面积比阴极区的面积小得多,使阳极区腐蚀剧烈。 3 引起局部腐蚀的原因 (1)异种金属接触――电偶腐蚀; (2)同一种金属上的自发微观电池――晶间 腐蚀、选择性腐蚀、孔蚀、石墨化腐蚀 以及应力腐蚀断裂; (3)差异充气电池引起的局部腐蚀――土壤 腐蚀、缝隙腐蚀、水线腐蚀; (4)金属离子浓差引起的局部腐蚀; (5)膜-孔电池或活性-钝性电池引起的局 部腐蚀; (6)杂散电流引起的局部腐蚀; 四 全面腐蚀与局部腐蚀的比较 图6-1 第二节 小孔腐蚀(点腐蚀、孔蚀) 定义:深入到金属内部的蚀孔腐蚀状态。 衡量小孔腐蚀程度指标――点蚀系数(点蚀因子): 点蚀系数越大,表示点腐蚀程度越严重。 一 小孔腐蚀的形貌与特征 1 形貌 由于材料和腐蚀介质不同,小孔腐蚀的形 貌多种多样。 2 点腐蚀发生的特征(产生点腐蚀的条件) (1)点腐蚀多发生在有表面钝化膜的金属材 料上; (2)在有特殊离子的介质中易发生小孔腐蚀 如卤素离子Cl-、Br-、I-以及SCN-、 ClO4-; (3)小孔腐蚀发生在某一临界电势以上; (4)镀有机械保护的阴极性镀层的金属基体 易发生小孔腐蚀; 图6-5 临界电势 : 金属表面局部地区的电势≥某一临界电势值时,才能形成小孔腐蚀。这一临界电势称为小孔腐蚀电势或“击穿电势”, 孔蚀电势 和保护电势 是表征金属材料孔蚀敏感性的基本电化学参数。 (1) 钝化膜被击穿,形成新的蚀孔,已 有的蚀孔继续长大; (2) 不会形成新的蚀孔,原有的蚀孔 继 续长大; (3) 不形成新的孔蚀,原有的蚀孔全部钝化; 值越正,耐孔蚀性能越好; 的值越接近,说明钝化膜修复能力越强; 图6-6 多层镀镍体系的电化学保护 装饰防护性镀层: Fe/Cu/Ni/Cr; Fe/Ni/Cr; 多层镀镍体系: 1 双层镍铬镀层 Fe / 半光亮Ni(20μm) / 光亮Ni(10μm) / Cr(0.3μm); 2 三层镍铬镀层 Fe / 半光亮Ni(20μm) / 高硫Ni(1μm)光亮Ni(10μm) / Cr(0.3μm); 各镍层硫含量及电势差 半光亮镍层 w(S) 0.005% 光亮镍层 w(S) = 0.05%~0.1%; 高硫镍层 w(S)0.1% 电镀镍添加剂 1 第一类光亮剂(初级光亮剂) (1)类型 具有 =C-SO2-结构 ① 对甲苯磺酰胺; ② 糖精(芳香族磺酰亚胺类) ③ 噻吩-2-磺酸 ④ 苯亚磺酸(芳香族亚磺酸) (2)初级光亮剂的特点 ① 能使镀层晶粒减小,具有一定的光泽,但单 独使用时不能产生全光亮镀层,只能与第二 类光亮剂配合使用,才能使镀层达到全光亮; ② 能降低镀层的张应力,但用量过多时会给镀层带来 压应力; ③ 具有 =C-SO2- 结构,在镍催化作用下,使镀层 的硫含量达0.05~0.1%; ④ 通过初级光亮剂的不饱和链吸附在阴极表面的晶体 生长部位。由于适宜于吸附的部位有限,能有效地 控制镀层硫的夹入量。 2 第二类光亮剂(次级光亮剂) 主要包括醛类、酮类、炔类、氰类和杂环类。 ① 甲醛,水合氯醛 ② 香豆素 ③ 1,4丁炔二醇 ④ 乙撑氰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5辨证论治痛经【30页】.pptx
- 35-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编号.PDF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全册课件.pptx
- 全国各省份城市列表-可vlookup版.xls VIP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最全03709 .docx VIP
- 肿瘤患者腹泻的症状护理ppt.pptx
-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5(5篇) .pdf VIP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综合素质评价2024-2025学年度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doc VIP
-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五章.pptx
- 通信原理课设2FSK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