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2.pptVIP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2

送董邵南序 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写作背景及文体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因屡考进士未中,拟去河北托身藩镇幕府。韩愈一贯反对藩镇割据,故作此序赠送他,既同情他仕途的不遇,又劝他不要去为割据的藩镇作不义之事。 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是为送别亲友而写的,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一读 疏通文意 送董邵南序 韩愈 第一段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自古就说燕、赵一带有很多慷慨激昂的豪侠义士。董生考进士,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怀抱杰出的才能,心情抑郁地要到那个地方去。我知道董生此行一定会有所遇合。董生,努力吧! 第二段 夫(fú)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凭你这样的才能,而不遇于时,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何况燕、赵豪侠之士奉行仁义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姑且凭你此行去证实吧。董生,努力吧! 第三段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我因为你的此行而产生了一些感想。请你替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圣明天子在上执政,可以出来任职效忠了!” 二读 理解文本 思考: 1.董生为什么去燕赵之地? 2.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 3.作者赞成董生去吗? 4.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5.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 6.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问题探讨 乐毅,战国时赵国人,曾受燕昭王重用,破强齐,成就霸业;如果昭王不死,乐毅完全有可能在灭齐之后占领整个中原地区,进而与秦、楚相抗衡。可惜昭王一死,燕惠王就听信谗言,收回了乐毅的兵权,迫使他离燕归赵,终于郁郁死去。乐毅的命运尚且如此,董邵南又怎能肯定遇到明主或知音呢? 韩愈请董代表自己去凭吊乐毅的坟墓,既切合董游燕、赵的生活实际,又暗示董应当反躬自省。 问题探讨 能力提升   本文三段话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小结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勉励董生有所遇合,而主旨所在,却是用委婉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作业 1.完成本课导学案。 2.预习《教战守策》。 * * 中小学课件 用悲壮的歌声抒发内心悲愤的人,多指有抱负而不得施展的人。  1.董邵南去河北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2.作者说“吾知其必有合也”原因。  (1)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2)怀抱利器  (3)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3.文中作者赞不赞成董邵南游河北?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4.文中两处“董生勉乎哉!”表达的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   明确:含义不同。前一句表祝愿,后一句则是语重心长地告诉董生应有所警惕。 5.作者委托董生做哪两件事? (1)凭吊望诸君乐毅之墓。 (2)向隐居的感慨悲歌之士致意,希望他们出来为朝廷效力。  6.文章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意图?    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希望董生不去河北。   明确: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委婉、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