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3.pptVIP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3.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送董邵南序”课件3

送董邵南序 韩愈 诵读课文 读出下列加蓝颜色的字。 夫( )以子之不遇时 恶知( ) 矧( )燕赵之士 慕义强( )仁 读下列句子,注意句读。 燕 赵 古 称 多 感 慨 悲 歌 之 士 连 不 得 志 于 有 司 然 吾 尝 闻 风 俗 与 化 移 易 为 我 吊 望 诸 君 之 墓 解释下列词语 1、董生举进士 2、连不得志于有司 3、怀抱利器 4、郁郁适兹土。 5、吾知其必有合也。 6、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7、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8、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9、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10、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11、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12、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翻译下列句子 1、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 在你这样不得志的时候,如果是仰慕而勉力实行仁义的人,都会同情怜惜你的。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哪能料想现在比古时所说的有没有两样呢?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 请你为我(到)望诸君乐毅的墓上去凭吊一番,并且到那里的街市上看看,还有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豪侠义士吗? 文本研习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2、董生既然要到古燕赵之地谋求出路,那么作者“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出路?为什么?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写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1.董生想去古燕赵之地谋职的原因是什么?  (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 。 (2)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2、董生既然要到古燕赵之地谋求出路,那么作者“送”董生之意体现在何处? (1)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2)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3)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 …… 送之,所以留之。 4、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名送实留”写作意图的呢?有何特点? 勉励:必有合 担心:未必合 暗示:不必往 董生愤己不得志,将往河北,求用于诸藩镇,故公作此送之。始言董生之往必有合,中言恐未必合,终讽诸镇之归顺及董生不必往。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无限变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 ,先是表示 ,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 ,主旨在于,用 的方式, 。 总结主旨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祝福,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担忧、告诫,主旨在于,用委婉的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 拓展延伸 本文作为一篇赠序,与已经学过的两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送李愿归盘谷序》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异同? 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整理文中重要文言词语。 2、完成本课《学习与评价》P55习题1-5。 感谢各位领导、同仁莅临指导! * 中小学课件 / / / / / / / / fú shěn wū qiǎng 考 官员 比喻杰出的才能 到 遇合 如果 同情怜惜 何况 改变 哪里 姑且 判断 凭吊 告诉 任职 预习检测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文本研习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3.韩愈是否真心想送董邵南去燕赵谋求出路?为什么?   不赞同。 唐代中期,“安史之乱”虽已平息,但藩镇名义上仍是朝廷的封疆大吏,他们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割据一方,专横跋扈,势力日渐强大,并且父子相传,不服从朝廷调遣。当时的河北藩镇割据一方,有些不得志之士则寄身于地方藩镇,以谋求个人出路。 处在这种政治背景下的董邵南尽管从小好学苦读,身怀杰出才能,但几次应试都落榜。为谋求出路,他欲投奔河北藩镇。作为董邵南的朋友,韩愈坚决反对藩镇割据,主张维护国家统一,希望统治者能广招贤才。他本不赞成董邵南投奔藩镇,但他又同情董生的遭遇,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此赠序。 背景链接 三段话,作者用意一层深一层,层层相连,一转再转,步步深入,写得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含蓄、巧妙地表情达意。 评语选粹 韩文如潮 手法之异: 《送东阳马生序》主要采用对比手法,把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经历,与今日太学生读书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说明如果“业有不精,德有不成”那主要是因为自己用心不专,而非他人之过,对比鲜明,词顺理达,颇有说服力。 《送李愿归盘谷序》主要采用虚托手法,假借朋友李愿之口,表达对“得意人”、“奔走公门人”的鄙弃和厌恶之情,赞扬了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