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课件3.pptVIP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课件3.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第十一课“诲人不倦”课件3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解读:一个人上进与否在于他会不会自我反省。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述而》) 解读: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读:虚心是知识的向导。 【问题】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钱穆《论语新解》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思考:P55 课后练习三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些都是恢复周礼的需要。 评价: 1、述应该是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应该渗透个人的观点和倾向。 2、另一方面,述是作的前提,离开了对前人成果的吸收和学习,一切都是空谈。 3、述而不作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 泗水文章昭日月; 杏坛礼乐冠华夷。 这座坐落在泗水旁的曲阜孔庙中的杏坛,也许是中国最为动人的景致了。它是路,无尽头地延续并日益宽广着中国历史的命脉。它又是一座使这条命脉始终沸腾着青春活力的熔炉,锻造着也拓展着天下教师与学生的智慧与情感。有了这座杏坛,原本只有官员与百姓的人世上,便多出了一群叫做“知识分子”的人们。当然,这座杏坛更是一种永不涸竭的源头,潺潺地,便洇湿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心灵,并使这种潮湿,氤氲成河流,湖泊,山峦,或森林。 ??? 于是世界就热闹了,也有了味道。 ??? 孔子,从此也就成了中国人世世代代再也无法回避的存在与话题。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诲人不倦》,从中寻找“理由”或“答案”。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想一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五个方面? 教育作用 教育对象 教育内容 教学原则与方法 关于教者的素养      关于教育的作用 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第一则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说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反映论和实践论的观点。 第二则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 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 「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即“教无类”,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善恶,都可以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