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鲁人版语文必修二第二课“听听那冷雨”课件3
3.此段作者并没有写现实中的“雨” ,而是提到了汉字,有何用意?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作者以汉字“雨”为例,说明中文与英语相比更具有视觉上的美感,中文历尽几千年风雨而依然绵延于世,它负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心灵、历史与未来的希望。 作者以对汉字的钟爱来倾注自己真切的赤子之情。 读第6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提到美国落基山? 用美国风景的干硬、色彩分明的感觉反衬出台湾“云气氤氲,雨气迷蒙”的情调。 2.为什么提到米芾父子的画? 中国风景婉约朦胧,这种情调像我国古代的山水画,具有古典的情韵,而米芾父子正是古代山水画的代表。作者借传统文化表达了对大陆的眷恋之情。 5-6段从“看看”、“嗅嗅”、“闻闻”的角度写“雨”,通过对“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 读第7段,思考:1.作者说,大陆上听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该怎样理解? a.景物凄凉而模糊 b.悲伤,惆怅 指作者因远离故土,家乡景象模糊。强烈表现出作者的怀乡之痛。 2.“一打”“二打”“三打”概括了作者怎样的遭遇? “凄迷”的含义 此词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表现了诗人少年、壮年、晚年三个人生阶段不同境遇:少年时,热情受挫;中年时,漂泊动荡;老年时,远离祖国。少年听雨,是一种浪漫。中年听雨,是一种沧桑。老年听雨,是一种伤痛。 虞美人. 听雨宋·蒋捷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少年听雨”的画面,传达出春风怡荡的欢乐情怀。着力渲染的正是 “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 (2)“壮年听雨”的画面,映现出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3)“而今听雨”的画面,则刻意凸现出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借以展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 3、“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在窗外喊谁。” 该——表示推测 雨——湿漓漓的灵魂(比喻) “在窗外喊谁”——大陆母亲在呼唤着“我” (拟人) 是大陆母亲对漂泊在外的游子的呼唤 是漂泊游子思念故土的心灵之和声 雨声: 第9段听雨: “ 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迎光则微明,背光则幽黯,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泻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在大陆的瓦屋里听雨这一段,运用了叠词、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从雨态、雨声形象地写出了瓦屋落雨的特色。雨点雨丝就像在弹奏着一首首钢琴曲,引人遐想。 雨声之美——钢琴演奏 雨——美人 雨的落下——美人的纤手在弹奏 屋瓦——琴键 雨滴声——敲击音、 滑音 读第10段,思考: 1、作者从瓦屋听雨中又有怎样的联想? 大陆传统瓦屋--日式瓦屋,所给予的感觉是一样的 孩提时母亲吟哦的童谣 江南泽国水乡桑蚕的啃啮 单调的雨声有一种 柔婉与亲切 读11、12段,思考:1、作者两次讲到日式古屋听雨,听到的雨有什么不同? 前者从4月霏霏黄梅雨听到7月台风雨、雷雨、暴雨、西北雨,听到了凄凉的秋意,听到这些,作者那颗平静的心再也无法宁静,只剩下了一份凄凉,惆怅,冷湿的情怀。 后者从春雨绵绵,听到了秋雨潇潇,从少年听到中年,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而且是回忆的音乐,于是自然地想到了江南,想到了四川嘉陵江。 听听那冷雨 余光中 教学目标 1、了解意境的特点,感受文章的意境之美。 2、能概括提炼鉴赏散文意境之美的方法。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福建永春人,生于江苏南京。中国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和翻译家。1947就读于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 ,1949年随父母去香港,次年去台湾。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创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页》。1956年与范我存女士结婚,育有四个女儿。后赴美国读书。 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政治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余光中早期从事西方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同时写作,翻译,后来也进行散文的写作。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白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