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崔杼弑其君”语文版必修一
《春秋左传》又名《左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之后,司马迁发展了《左传》的传统,写出了亦史亦文的《史记》,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不仅内容上与之相接续,体裁、手法亦以之为法。宋人对《左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熟读暗诵,“虽支枕据鞍间,与对卷无异”(陆游《杨梦锡集句杜诗序》)。可见《左传》对我国后世影响巨大,在我国文史界占有较高的地位。 崔杼弑其君 《左传》 第一课时 学生诵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通假字: ①遂取之 ②反队,遂弑之 ③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④干掫有淫者 3.词类活用: (1)东郭偃臣崔武子 (2)见棠姜而美之 (3)公鞭侍人贾举 (4)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 (5)死乎 4.文言虚词积累: 焉 偃御武子以吊焉 庄公通焉 吾焉得死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而 见棠姜而美之(表顺承) 而欲弑公以说于晋,而不获间(却,表转折) 公拊楹而歌(表修饰) 其 其无冠乎(语气副词,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吾其还也(语气副词,表示委婉语气,相当于“还是”) 齐国其庶几乎(语气副词,表示猜测语气。相当于“大概、差不多”) 以 以崔子之冠赐人(介词,用) 尔以帑免,我将死(动词带领) 欲以客往赴秦军(动词带领) 执简以往(相当于“而”,表修饰) 5.文言句式: (1)判断句 齐棠公之妻,东郭偃之姊也。 免,是反子之义也。 申蒯,侍渔者。 (2)被动句 不说弁而死于崔氏。 叔孙还纳其女于灵公,嬖。(意合被动) (3)宾语前置 社稷是主。 将庸何归? 讨论1-3段 这三段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列出文中人物,想想众多人物的关系。 明确:主要叙述“崔杼弑其君” 人物性格 崔杼: 庄公: 晏子: 第二课时 请学生复述“晏子使楚”的故事。 问题: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晏子给我们的印象是个机智、聪明的人,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机敏的口才。 在“崔杼弑其君”这情节里,晏子又如何呢?大家可以研讨一下。 讨论探究 齐读第四、五段 ,讨论: 按照春秋时期的礼仪,君王非正常死亡,臣民是有理由殉死的。但是晏子找了一个很好的、动人的借口,既逃脱了殉死,还谴责了庄公及崔子二人。那么,我们如何去看待晏子这种举动? (1)晏子违背了礼仪,强词夺理 (2)晏子怕死,故找借口。 (3)他狡猾,奸狡。 (4)机智、圆滑。 (5)不为私利而死、所以其不想殉死。 (6)斥责崔子行为,他不怕死。 明确: 这段历史,是历史上有名的“晏子不死君难”,它表现了晏子的聪明耿介,忠诚与正直。文中的晏子是机敏善变的,同时又是无私的,但也不失圆滑世故,甚而可说是:“狡猾”。 对待崔子弑君这件事上,晏子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对于弑君的不义之举,他斥责了崔子;但其说话技巧是十分高超的,他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批判,而是用婉转的方式表达了对崔子的不满。这样,既达到了批判的目的,又达到了明哲保身的效果。 晏子门人问他,我们的君王死了,我们是否也要同死?或者逃走?晏子十分巧妙地加以回绝。但在门人问其要不要回家时,晏子乘机表达了他心中对君王的不满。晏子意思是说:“如果君王在,我们就应该忠于他,但君王都死了,我们还忠于谁呢?” 按照常理讲,君王任务是主持社稷的,不是君临老百姓的。如果君王为社稷而死,老百姓当然可以和君主同死。因为作为君王的臣民,其责任是供养社稷的,不是单单为自己而生存的。如果臣民为国而亡,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为自己的私利而死了,我们大家都要为此而同死、同亡,那就是不义的事情。除非是其同党,正直的人是没有人敢担当这个不义之名的。何况现在君王是被人立而又被其杀的,怎能为这样的人而死呢? 这里,晏子的精明、正直、明辨是非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春秋时期,讲究忠君固是一种传统,但晏子却具有超然于上的态度,明确了忠君的界限与尺度。这样既保全了自己,又阐明了道理,其用词的高超、巧妙令人刮目相看,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齐读最后一段,讨论: ①崔杼为什么杀死太史?又为什么对第四位太史“舍之”? ②南史氏“执简以往”用意何在? 明确:崔杼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杀君的罪名,因而杀死太史。但他感到正直的史官是杀不绝的,故“舍之”,南史氏惟恐没有人再敢直书其事,故“执简以往” 。 这一小段文字在我国历史上可谓字字千钧。不足60字,却将我国古代史官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操守写了出来。中国史官向来重视秉笔直书。为了做到这一点,史家们往往不避讳,不避嫌,不惜牺牲自己,也要保持历史的真实。这种精神可以说是史家的传统。作为史官,一家三口被杀却毫不动摇,甚至感动了南史氏一干人等,足见我国古代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热爱生命”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精品课件.ppt
- 2017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6“鸿门宴”精品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8“小狗包弟”精品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4“烛之武退秦师”精品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3.7“刘和珍君”精品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课件.ppt
- 2017届人教版语文必修一2.5“荆轲刺秦王”精品课件.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