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区域经济简析.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区域经济简析

中国·合肥 中国合肥 合肥由来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 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汝阴县。 省会建立 1.合肥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适宜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未来大型城市发展的基础。 2.合肥地处皖中,沟通南北,是安徽要冲,在此兴建大型城市可以优化安徽资源配置,合理布局安徽全省经济发展,有效缓解安徽经济南北发展不均。 3.建国之初,长江以南地区的很多地方都有匪患,西南地区尚未平定,再加上台湾岛上的国民党蒋氏集团一直叫嚣着反攻大陆。安徽地处长江咽喉地带的战略要冲,把省会放在一个长江边上的城市有着很大的战略安全隐患,。而合肥周边三百公里的方圆内,东,南,西都是山区,向北是平原地带, 合肥是一个理想的军队集结地,它是山区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地形能够缓冲敌军的进攻,容易展开反攻和推进前的物资和人员的准备。 区域经济的起步 1952年建立省会后,合肥工业发展较快,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上海内迁企业。从1954~1957年,合肥先后从上海内迁近50家工厂。这些工厂的建立和发展,不仅加速了合肥工业启动和发展的步伐,而且解决了当时合肥工业发展存在的人才、技术、设备、资金及生产管理经验不足等诸多困难,为合肥工业的大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至1957年,合肥市工业总产值上升至16000万元,比1949年增长72.67倍。此外,国家还直接投资,陆续建成合肥钢铁厂、合肥铝厂、合肥化工厂、江淮汽车修配厂、合肥机床厂、合肥起重机厂、安徽拖拉机厂、安纺二厂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逐步形成东郊、北郊、南郊3个工业区,基本建成以公有制企业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主要生产行业(大类)有:自来水、食品、饮料、卷烟、纺织、缝纫、皮革及革制品、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家具、造纸及纸制品、印刷、文教体育用品、工艺美术品、电力、炼焦、化学、医药、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冶金、金属制品、机械、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及计量器具,以及弹花等,大行业总数达30多个,小行业总数约达200多个,基本实现由消费城市向生产城市的转变。   区域经济的起步 合肥解放初期,新建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东郊区。这是因为:第一,当时东郊区地旷人稀,辟地建厂,土地资源丰裕;第二,合裕铁路、合裕公路和淝河水道贯穿全区,对外交通便利;第三,合肥气候多西北风,工业企业向东发展,可减少工业废水、烟尘等对城市可能造成的污染。到1957年,合肥市建设工业企业速度加快,当年新增规模不等的工业企业130家。其中30家大中型企业,有60%分布在东郊区。尤其是合钢、安纺、合化等一批大型企业,均相近连片建于东郊区,在该区形成一片片工厂区,使东郊区成为合肥市最早发展起来、企业相对密集的工业区。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合肥市经委所管辖的49家大中型企业,有55.1%分布在东郊区。此间,合肥市北郊区和西南郊区的工业企业亦有发展,增幅较大的是北郊区。时合肥市经委口的大中型企业,有22.4%分布在北郊区。 1970年后,合肥市新建工业企业渐转向西南郊区发展,从而减轻了东郊区工业企业过于密集的压力。1985年,合肥市经委所管辖的6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布在东郊区29家,占42.64%;分布在北郊区13家,占19.12%;分布在南郊区16家,占23.53%;分布在西郊区10家,占14.71%。 区域经济的起步 区域经济的起步 建国前合肥未曾兴办高等教育,从49年开始到60年,合肥普通高等学校从无到有激增至19所。1970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由北京迁来合肥办学,增添了合肥高等教育事业的力量。建国初期对合肥教育事业的大力发展为日后合肥人力资源优势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安徽大学始建于民国16年7月,校址在安庆北门菱湖。1949年12月,迁址至芜湖赭山同安徽学院合并,校名仍为安徽大学。1952年9月,华东地区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安徽大学经调整后分为师范、农学两院。1954年2月,师范、农学两院分别建院,成立安徽师范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安徽师范学院院址仍在芜湖赭山;安徽农学院院址迁至合肥。1958年,经中央批准,在合肥重建安徽大学,座落合肥西郊合作化路南侧。1958年9月16日,毛泽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