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环境心理学知识选编.docx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环境心理学知识选编.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环境心理学知识选编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环境心理学知识(1)第一章 绪论 1.环境:是作用于一个生物体或生态群落上,并最终决定其形态和生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综合体。环境心理学中讨论的主要为物理环境。 2.生存系统有其自身的规律及自然发展的趋势,即种类越繁多,系统就越稳定。 3.普罗夏斯基更加明确地提出:“环境心理学是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 4.环境心理学的学科特点?⑴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行为及其关系作为一个单元整体来研究;⑵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相对缺乏应用和基础理论的区分,它是问题的指向。不仅要寻求问题的解决,也要力求寻找问题背后的规律性,建立起理解相似问题的理论框架;⑶环境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背景多种多样,它的研究成员主体还是社会心理学家;⑷从方法学的角度来说,环境心理学家采用综合的和折衷的方法。 5.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相关学科的渊源):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海克尔的生态学;派克的人类生态学。 6.布伦斯瑞克的透镜模型。他认为建构环境知觉时,主体起着非常主动的作用。尽管我们从世界上接受的原始信息常常有缺陷或被误导,但当我们把得到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经验结合起来时,就会导致对环境真实状态的评估。 7.拓扑心理学(格式塔场理论),勒温认为个体关于环境的信念,即心理表征的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比实际存在的环境的影响更多。 8.生态心理学,勒温的两个学生巴克和怀特建立了“中西部人类行为现场观测站”,这个工作站运转了25年,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一般居民日常行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情景中真实人物生活的信息。研究整个社区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这个工作中也逐渐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生态心理学,它是环境心理学的前身之一。强调物理情境整合人类行为中的作用,兴趣集中在物理环境对生活在这一环境中的人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环境心理学逐渐成形。 9.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才出现。美国医院联合会议(1964)上正式提出了“环境心理学”这一术语。1970年,第一本环境心理学教材出版。1981年创办了环境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会议(APA)1978年正式成立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环境心理学出现,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如有关拥挤、认知发展),尽管有些只是部分被证实,但却为规划研究提供了组织的核心。到了80年代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10.最近这些年,环境心理学有如下特点(了解一下):①更多的研究是在现场而不是在实验室进行的;②研究者都开始注意研究工作的连续性;③研究反映出日前工作所用的多重方法;④多学科间的合作越来越多。11.将来的研究会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①全球环境变化;②群体间暴力和犯罪;③新的信息技术对工作和家庭的影响;④人们健康花费的提高,对促进健康的环境策略感兴趣,以及社会老年化进程。12.全球的环境心理学:①各个国家都会面临这种问题;②各个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往往面临共同的问题。中国的环境心理学1996年成立环境心理学会第二章 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环境心理学通常遵循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它的独特之处在于:①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以物理环境作为关注的中心,这是其他学科研究中通常要消除的控制的因素。②应用多种方法。③更关注长期效应。④多学科方法的整合。2.科学的目标是控制、预测和理解。3.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可以给被试发出刺激,通过试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被实验者,实验对象。他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被试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4.变量:指的是可以在数量上或性质上改变的事物的属性。一项心理学实验通常包括这三个方面的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额外变量。自变量和因变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因变量,也就无所谓自变量,反之亦然。5.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和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6.对因变量的选择和测量需要考虑以下主要的几个问题:⑴因变量的可靠性(信度),即一致性,同一个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得到相近的结果。否则就缺乏一致性,这种因变量是不可靠的。⑵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当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而不是其它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有效的。⑶因变量的敏感性。7.如何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高限和低限效应?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称为高限效应(天花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采取加大任务难度。另一类称为低限效应(地板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太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了很差的结果,没有什么差别,解决方法可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