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复习资料(打印版).doc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复习资料(打印版).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学及心理学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核 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节 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一、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教师的一类教师。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 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 专家教师所熟练掌握的技能主要有: (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 (2)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 (3)教学监控能力强; (4)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订计划; (5)关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 (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 Glatthorn认为,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二)教师成长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他们的需要,将教师成长划分为3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景阶段; 3.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 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 2.微型教学训练; 3.教学决策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5.教师参与研究。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教育心理学的制度 18世纪末到l9世纪,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并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另一方面,19世纪下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原来从事物理、数学、生物等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人心理学,使心理学得以摆脱哲学,成为一门能采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他在1905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而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逐步兴起及影响,活跃了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西方教育心理学也进入到了理论建设时期。一些心理学家重新开始重视人性, 关注人类的课堂学习研究;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第二章 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乳儿期(0~1岁); 2.婴儿期(1~3岁); 3.幼儿期(3~6、7岁); 4.童年期(6、7岁~11、12岁); 5.少年期(11、12岁~l4、15岁); 6.青年期(14、15岁~25岁). 7.成年期(25~65岁); 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 1.少年期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2.青年初期 此时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卜-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这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且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但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瑞士儿童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