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停车设施规划.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停车设施规划

* * 交通工程学 (第7章 停车设施规划 ) 7.2.1 按停车处所划分 在道路用地控制线(红线)内划定的供车辆停放的场地.包括公路路肩、城市道路路边、较宽隔离带圈划停车位或利用高架路、立交桥下的空间。划定这些停车用地要视交通情况而定、多采用标志或标线规定出范围。路内停车设置简单,使用方便、用地紧凑(一般不另设置通道),投资少,宜供车辆临时性停放。 (1)路边停车场地 (2) 路外停车场地 指道路用地控制线以外专辟的停车场,包括停车库、停车楼和各类大型公共 建筑附设的停车场地。这类停车场地由停车泊位、停车出人口通道以及其他附属 设施(如结排水、防火栓、修理站、电话通讯、绿化、生活设施)组成。 大城市中的停车库与停车楼是路外停车主要设施。停车楼的形式有坡道式和 机械提升式两类。前者出入便利,驾驶员驾车从坡道上进出停车楼,建筑与维 修费较省;后者是采用升降机与传送带机械运送车辆到停车车位亡。停车库大多 建在公园、道路、广场以及建筑物下面,投资虽多,但使用也很万便。停车库设 计对进出口、通风、排水、照明、机械设备等均应妥善处理:我国北京、上海、 广州、南京、长沙、深圳等城市均已建有停车楼与停车库。 7.3.1 车辆停放特征 停车与出行有密切的联系c为了描述车辆停放的主要特征, 需要对停车设施 相关术语作出定义: 1、累积停车数(parking accumulation)指典型停放点利区域内在一定时刻 实际停放车数量。而延停车数指一定时间间隔,调查点或区域内累积停放次数(辆 次)。 2、停车设施容量(parking capacity)指给定停车区域或停车场有效面积上 单位时间间隔(小时或日)可用于停放车辆的最大泊位数。 3、停车需求(parking demand)指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放吸引 量,一般用代表性日的高峰期间停放数表示。 4、停车供应(parking supply)指一定的停车设施区域内按规值提供的有效 泊位数。 5、停车目的(parking purpose)指出行活功中有目的的路边或路外停放。车目的也是与上班、上学、购物、业务、娱乐、回家等出行目的相一致。 6、停放时间(parking time)指车辆在停放设施实际停放时间,它是衡量停车处交通负荷与效率的基本指标之一。其分布与停放目的、停放点土地使用等因 素有关。 7、停车密度(parking density)停车密度是停车负荷的基本度量单位。它可 以作两种定义:一是指停放吸引量(存放量)大小随时间段变化的程度,一般高峰 时段停放密度最高;另一定义指空间分布而言,表示在不同吸引点(场)停车吸引 量的大小程度, 8、停放车指数(饱和度、占有率)(parking index)指某一时刻(时段)实际累 积停放量与停车设施供应量之比,它反映停车场地拥挤程度。高峰饱和度是指高 峰时刻累积停放量与设施供应量之比。 9、停放周转率(parking turnover)表示一定时间段内(一日或几个小时等) 每个停车车位平均停放车辆次数。即总停放累积次数(延停数)除以停车设施泊位 容量的比值。 10、步行距离(walik distance)指停个存放后至出行目的地的实际步行长度。 7.4.1 停车设施布置原则 1)无论是路外公共停车场(库)或路边停车场地布局都要尽可能与这些设施 的停车需求相适应。在商业、文化娱乐、交通集散中心地段,停车需求大,必须 配置足够的停车设施,否则对交通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2)停车步行距离要适当。—般机动车停放点至目的地步行距离以 200— 400m为限度;自行车则在50—100m为限。行车人都有厌步行太远的习惯,否则 就会导致行动不便利交通管理上的困难。据美国资料介绍以 200m 之内为宜,日 本曾调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平均步行距离为167m。上海市1987年调查,步行 距离距机动车停放地在 300m 以内占 85%,距自行车停放地 200m 以内为 95%, 应避免停车后穿越几条干线才能到达目的地的停车场(库)规划。 (3)大城市的停车场分散布置比集中布置要好。对于过境交通车辆,则应在 市外环路附近(易于换乘地段)设置停车场;各种专用停车场应根据建筑类型按国 家或地区规定的停车车位标准采用停车楼或地下车库等形式解决。 (4)路外停车设施容量应占极大比重,应满足车辆拥有(自各车位)和车辆使 用过程大部分停车需求,与美、日以及我国香港(路外泊位占95.3%)相比,内 地百万人口以上大都市路外停车设施还相当落后,这应是规划建设之重点。 3.停车设施高峰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