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诗歌鉴赏五个必看.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五个必看

诗歌鉴赏五必看 1、必看题目。 2、必看作者。 3、必看注释。 4、必看名句。 5、必看题干。 一、必看题目 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 认真审视可以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 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 题目即文章的额头,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主要 表现手法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一)、借助诗歌的题目,推断诗歌的主题思想 如望月就可能思乡怀远,寄某某就可能表达对某某的 怀念之情,登高就可能是思亲,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 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更何况有些诗歌本身 就表明了作者的基本态度。 如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 闲田,农夫犹饿死。”诗题“悯”就表明作者对农民艰辛生 活的深深同情。 元稹的《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写的就是离别的思 念,即对亡妻的忠贞和怀念之情。 (二)、借助诗歌的题目,能够明确诗歌的意象,大体明确诗歌的基本内容 很多诗歌的标题本身就直接用诗歌的意象命题,有的诗 歌甚至在意象前直接加上表明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 陆畅的《惊雪》“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晖。天人宁许 巧,剪水作花飞。”诗题的“雪”就是诗歌的中心意象,即 思想感情的载体。“惊”,惊讶,惊叹,借雪花飞舞的冬 景,表现出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美好生活的美好情 操 。 又如《题李凝幽居》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诗的内容 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这就大体上确定了诗歌的意境 。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以事物命题,可以初步判断为咏物诗,而咏物诗的基本表现手法为托物言志。 郑燮《竹石》 、王安石《梅花》 ,于谦的《石灰吟》等便是如此。 (三)、借助诗歌的题目,初步判断诗歌的类型, 明确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 二、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 格 ) 诗人的生平、背景与思想往往决定着他们创作 的内容与风格。 读到陶渊明的诗歌就想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事迹、淡泊名利的 精神,于是可以把握他的诗歌风格基本是淡而远的。 读到李白、杜甫的诗,就应该想到他们曾经历唐的全盛期以及安 史之乱,一个是狂放的、一个是沉重的,有浪漫和现实的区别 . 读到王维,就应该想到他喜好山水丹青,修学释道的特点,所以 描写田园风光,恬淡宁静,风格含蓄生动,清新明快淡远,有“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等美誉。 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我们说每位作家具有怎样 的风格是就其多数作品而言的。比如“豪放之祖” 苏轼也会写出婉约动人的作品,“婉约之宗”李清 照也可以写出豪迈慷慨的作品。 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 助。考试时,试题有时在注释中指出一些相关于 作者和背景的信息。 三、必看注释(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 答案也在其中) 一首诗歌,一旦给了注释,往往有重要作用: 一是暗示背景,就是介绍作者这时所处的环 境、诗歌写作的背景。 二是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 但无论哪一种,都要在读完整首诗后,回过头去,结合诗歌本身细细阅读注解。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 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 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从诗下的注释①“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我们 可以推知作者是一个刚正不阿,忠心爱国的诗人形象。 “被免职”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注释②对 “张罗地”的解释——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十分冷落—— 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007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 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佑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 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结合这两个注解阅读本诗,可知该诗抒发了作为绝世孤臣的诗人的亡国破家之痛(从首句“十年无梦得还家”可见出诗人内心的幻灭感,从第三句“天地寂寥山雨歇”可玩味出其隐喻意义:东南各地抗元武装斗争相继告败,复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