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药学.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ppt

临床中药学.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中药学.第六章清热药第一节

第九章 清热药 概述 一、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功效主治 1、共有功效主治 都具有清泄里热的功效,可主治各种里热证,症见身热、面红、口渴饮冷、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 概述 三、性能特点 1、药性:皆为寒凉,沉降入里,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不同作用,使里热得以清解。即内经所谓“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所谓“疗热以寒药”的意思。 2、药味 3、归经 概述 四、配伍应用 1.使用清热药时,应辨明热证的虚实。实热证有气分热、营血分热及气血两燔之别,应分别予以清热泻火、清营凉血、气血两清;虚热证又有邪热伤阴、阴虚发热及肝肾阴虚、阴虚内热之异,则须清热养阴透热或滋阴凉血除蒸。 2.若里热兼有表证,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药用,以达到表里双解; 3.若里热兼积滞,宜配通里泻下药用。 概述 五、使用注意 1、因证选药 2、证候禁忌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清热药禁用于阴盛格阳或真寒假热之证。 3、中病即止 概述 分类: 1.清热泻火药 2.清热燥湿药 3.清热凉血药 4.清热解毒药 5.清虚热药 含义:凡以清泄脏腑气分热邪,常用以治疗温热病气分实热以及各种内科杂证脏腑实热的药物,称为清热泻火药。 适应证:本类药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适用于热病邪入气分出现的高热、口渴、汗出、烦躁,甚至神昏谵语、舌红苔黄、脉洪实数。 此外,因各药归经不同,这些药还适用于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若里热炽盛而正气虚者,可配伍补虚药,以扶正祛邪。 石膏 《本经》 [来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石膏 【药性】 苦、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石膏 1温热病气分 2肺热喘咳证实热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石膏的应用 1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胃热,除烦渴,为治疗气分实热证的要药。 ①气分实热证 (四大症,白虎汤)+知母(相须) ②温病气血两燔证 +玄参等 ③暑伤气阴、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者。 +麦冬 人参 石膏的应用 2 肺热喘咳证 清胃经实热 配伍麻黄、杏仁 3 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 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 煅石膏外用有敛疮生肌、收湿的作用。疮疡溃而不敛,可配伍升药如九一散(九一丹);湿疹配伍枯矾;水火烫伤,配伍青黛,如牡蛎散。 石膏 【用法用量】 生石膏入煎剂,15-60g,先煎。内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 虚寒证忌用。 知母 苦甘寒 肺胃肾 根茎 知母 【药性】 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 清热泻火 (清气分实热,清肺胃实热) 滋阴润燥 知母的应用 1 温病气分证 +石膏(相须) 2 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既清肺热,又润肺燥,清润兼备,配伍川贝桑白皮等,治疗肺热咳嗽;配伍贝母、麦冬等,治疗阴虚燥咳。 知母的应用 3 胃热口渴,消渴证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阴以生津止渴。故对津伤口渴之证,尤为常用。 4 肾阴不足 ,虚火亢旺 滋肾阴,又退虚热,泻相(肾)火,治疗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配伍黄柏、生地黄等。 知母的应用 【用法用量】 入煎剂,5-15g。 【使用注意】 虚寒证不宜;因其性寒滋润,脾虚便溏者尤应忌用。 石膏 甘辛大寒 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 芦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茎 【功效】 清热生津, 清胃止呕, 清肺祛痰, 排脓, 利尿。 芦根的应用 1.温热病气分热证,表热证烦渴。 2.胃热口渴,呕逆。 3.肺热咳嗽痰多,肺痈咳吐脓痰。 4.湿热淋证,湿热水肿。 芦根 【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用。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鉴别用药】芦根为芦苇的根茎,苇茎为芦苇的嫩茎。二者出自同一种植物,功效相近。但芦根长于生津止渴,苇茎长于清肺排脓,略有侧重。 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泻火,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