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中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1.问题的提出 1.1目前的现状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常被提起的一个话题,初一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基础,然而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中小学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很多初一数学教师反映,从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也出现一些原来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步入初中后,一下子学习成绩出现滑坡现象,甚至于产生厌学的心理。从小学到初中,如何实现顺利接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1.2解决的问题 中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这是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严重分化的主要原因。我们需要从以下方面解决问题: 分析初一新生和初一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包括引起初一新生数学学习分化的因素分析、影响中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相关因素分析。 根据初一新生与初一数学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解决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建议。 1.3意义 使教师与学生能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有助于小学毕业生进入初中后能和初中教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数学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节约时间,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为中小学数学学科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理想的平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和教师方面反映的状况 2.1从学生层面反映的情况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2、教材的变化 3、课时的变化 4、学法的变化 1、教学内容方面 2、教学方法方面 3、学习方法方面 4、生理、心理状度方面 5、思维能力方面 6、教学管理方面 7、中小学学生家长辅导的差异 3. 中小学数学学习衔接的教学策略 3.1 教学中应遵循的六项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类比原则 3、启迪思维原则 4、主动学习原则 5、反馈调控原则 6、针对性原则 3.2 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应做好以下七个方面衔接 1、兴趣的衔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认识的愿望,实质上就没有智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试想,如果学生对你所教的课毫无兴趣,没有任何求知欲,还谈得上什么提高教学质量呢?因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内容的衔接 3、能力的衔接 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75.36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底面半径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第一题,通过计算,学生很快得出了圆柱的体积 :75.36÷(2×3.14×4)=3(厘米),3.14×4^2×3=150.72(立方厘米)。第二题,学生运用同样的计算程序,却无法求出高的准确值。于是有学生提出能否取近似值来计算,得到教师的否定后,学生显得一筹奠展。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侧面积除以2再乘底面半径,结果便拓手可得。 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较为牢固和深刻的数学模型是V=sh,而对于其它圆柱体积公式,即便提过,未必能记得牢或自如地应用。何况,这道题蕴含了算术和代数之间的承接关系,计算过程中的算术式子更是体现着代数的韵味。对于这样一个能培养准变量思维的契机,教师怎能错过?当然,经过此题的训练后,还可以为学生呈现这样一道题,以检测学生的准变量思维能力。如: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用它围成一个圆柱,那么以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的圆柱体积与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的圆柱体积的比是多少?有了上一题的启发,再加上准变量思维的萌芽,不少学生得出如下答案: 可见,学生一旦具有用准变量思维来思考算术及其问题的意识后。不仅能更好地理解算术的基础。而且还会降低他们学习代数的门槛。为今后关系思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学法的衔接 5、教法的衔接 单位思想是做好“一”与“多”统一的关键,在小学数学中,不管是数还是量的计算以及一些应用题的解答,都得益于单位思想。因此,单位思想的确定,使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知识有一种整体的领悟力和迁移力。 6、学习习惯的衔接 第一,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第二,专心听课的习惯。 第三, 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四,规范的书写习惯。 7、教学评价的衔接 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存在着较大差异,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这与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有关。事实上适当的表扬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一些小学教师上课对学生较频繁地使用表扬手段,甚至于滥用表扬机制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