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 烂喉痧(修)要点
概述 1、定义 烂喉痧是外感温热时毒而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等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冬春二季。 又名“烂喉丹痧” 、“丹痧”、“疫喉痧”、“疫喉”、“疫毒痧”、“疫疹”、“疫痧” 、“时喉痧” 等。 2、沿革 《金匮要略》:有人认为《金匮要略》所述之“阳毒”,症见“面赤斑斑如绵纹,咽喉痛,唾脓血”,与本病相似。 《临证指南医案·卷四·疫门》:“喉痛,丹疹,舌如 珠,神躁暮昏” 可认为是本病首次较可靠的病例记录。 陈耕道的《疫痧草》、夏春农的《疫喉浅论》等 是论述本病的专著。 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 猩红热 病因病机 一、病因发病 (一)病因 温热时毒 (二)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冬春季节 气候偏温 2、体内条件:正气亏虚,不能抗邪,或起居不慎,寒温失调,腠理疏松 病理特点 1.初起邪在肺卫即有热毒搏结之征。 2.中期以气分肺胃热毒壅盛,上攻咽喉,外窜肌肤为主要病理变化, 3.感邪较重,痧毒炽盛可燔灼营血,内陷厥阴,甚至内闭外脱。 4.后期多为阴液损伤而余毒未尽之象。 二、病理演变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2、每有与烂喉痧病人密切接触的病史。 3、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起病急骤,发热,咽喉肿痛糜烂,肌肤丹痧密布,舌红绛起刺状如杨梅。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2~24小时内出现丹痧,最早见于腋下、腹股沟及颈部,一般在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红色小点,点疹之间呈一片红晕。当丹痧遍布全身后,发热便逐渐降退。丹痧消退后有脱屑,但无色斑痕迹。 二、鉴别诊断 1、白喉:白喉虽有咽喉肿痛,但有典型的白色伪膜,不易擦掉,且无丹疹外现,面颊不显红晕而是苍白。 2、麻疹:于起病后三日出现,先从发际、头面开始,然后遍布全身,最后手足心均现疹点,通常三日出齐,皮疹之间可见正常皮肤。疹点呈逐渐分布,先疏后密。皮疹出现前,可见口腔粘膜斑。一般无咽喉糜烂。 3、风疹:疹色淡红,稀疏均匀,皮肤有瘙痒感。发热等全身症状轻微,一般不伴咽喉。疹子收没较快,一般2~3日即可隐退,无脱屑。 4、药疹:无明显的卫气营血过程及杨梅舌等表现,一般无咽喉红肿糜烂。 辨证论治 一、辨治要点 (一)辨证要点 1、辨病程阶段:初期,以肺卫证候或卫气同病为特征;中期,以气分证候或气营(血)两燔为特征;末期,以余毒未净,阴津大亏为特征。 2、辨病势顺逆:凡痧疹颗粒分明,颜色红活,咽喉浅表糜烂,神情清爽,随着疹子的出齐而身热渐趋正常,呼吸亦归平稳,脉浮数有力者,系正气较盛,能使时毒透达,属于顺证;若痧疹稠密重叠,颜色紫赤,或急现急隐,咽喉糜烂较深,或大片腐烂,呼吸不利,神昏谵语,体温骤然降于正常之下,脉细数无力者,则为正不胜邪,邪毒内陷,属于逆证。 (二)治则治法 初期-辛凉清解,透邪外出 肺胃热盛-清泄肺胃邪热 清泄热毒 中期-泄火解毒 阳明腑实-苦寒攻下 热毒陷入营血-清营凉血 气营(血)两燔-清气凉营(血) 后期-滋阴生津为主,兼清余毒 二、常见证型诊治 (一)毒侵肺卫 【临床表现】初起憎塞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甚或溃烂,肌肤丹痧隐约,苔白欠润,或有珠状突起,舌红,脉数。 【治法】透表泄热,清咽解毒。 【方药】清咽栀豉汤,外用玉钥匙 豆豉、薄荷、牛蒡、蝉衣、桔梗-辛凉透表,宣肺散邪 银花、连翘、山栀、竹叶-清泄邪热 犀角-凉解热毒 马勃、僵蚕、甘草-解毒利咽 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关于“烂喉丹痧以畅汗为第一要义。” 所谓畅汗,是以辛凉清透为法,使表气通畅, 热达腠开,从而达到邪从汗透,热随汗泄的的。 即以汗出通畅作为邪热外透的标志,所以又有得 汗则安的说法。但临床运用时,切不可把汗出作 为目的,滥用辛温升托之品以强取其汗,以免助 热伤阴加重病情。 (二)毒壅气分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腐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苔黄燥,脉洪数。 【治法】清气解毒。 【方药】余氏清心凉膈散,外用锡类散 生石膏-大清气分之热 连翘、黄芩、竹叶、山栀-清火泄热 薄荷、桔梗、甘草-轻宣上焦气机,兼利咽解毒 (三)毒燔气营(血) 【临床表现】咽喉红肿糜烂,甚则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 【治法】清气凉血(营),解毒救阴。 【方药】凉营清气汤,外用珠黄散或锡类散 栀子、薄荷、连翘壳、川连、生石膏-清透气分邪热 玄参、石斛、竹叶、芦根、茅根-甘寒生津,清泄热毒 犀角、丹皮、生地、赤芍、金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四)余毒伤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口语交际:打电话-部编版(9)(共12张PPT)-语文一年级下册课件.ppt VIP
- Unit3LivingLegendsReadingandThinking教学设计高中英语人教版.docx VIP
- 一年级下册语文 口语交际 打电话 课件(共12张PPT).pptx VIP
-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作用工作条例学习内容提纲.doc VIP
- DLT441-2004《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规程》.pdf VIP
- 五年级美术《为作文画插图》.ppt VIP
- 2026届新高考物理冲刺复习“配速法”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pptx VIP
- 玉米期货分析报告.docx VIP
-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铁路路基边坡病害及处理措施.docx
- 2025年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选择题》专项练习题(共4组,附答案)(必考.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