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一轮复习—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要点
知识回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背景、内容、实质和评价? 2、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内容、实质和评价? 3、赫、勃和戈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4、赫、勃和戈改革共同背景、侧重点和评价? 两边: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赫鲁晓夫改革 在农业方面的内容? 中间: 1、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特点) 2、斯大林体制的特征?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依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1931年 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内容: 3、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 盾,缓和社会矛盾。 特点: 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经济危机使美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依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内容: 3、核心: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 盾,缓和社会矛盾。 特点: 4、评价: 4、评价: 积极: 1)对美国:取得一定成效,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生产力 恢复;中下层民众获得好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 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2)为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干 预经济。 3)新政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标志着资本 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试用各种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全球史观: 现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生态史观: 新政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统治 以工代赈,关注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为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的调整提供了经验 制度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避免法西斯独裁专制的出现,确保了民主制 修建了田纳西水利工程,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积极作用(经济、政治、其他国家)局限性 传统方法一分为二 4、评价: 积极: 1)对美国:取得一定成效,美国逐渐摆脱经济危机,生产力 恢复;中下层民众获得好处,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 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2)为资本主义国家开辟了一条新路、新的发展模式:国家干 预经济。 3)新政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标志着资本 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局限(实质)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罗斯福自己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2、内容: 3、核心: 特点: 4、评价: * * * * 课标要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经济危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具有一定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相对)”的危机,每隔若干年就会爆发(周期性)。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生产社会化及社会化大生产,指的是社会细致分工下的标准化生产、流水作业式生产,大批量生产出某一产品,如汽车制造,有许多零部件组成,不是一个工厂完成所有零部件的成产,而是进行社会分工,有专门生产标准化轮胎、发动机、座椅、电子配件等的工厂。在生产社会化下各企业之间依赖性增强,客观上要求各企业的协调、合作,这样生产才能有序、畅通。 而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为了利润盲目扩大生产,这样就容易导致生产过剩(供需矛盾 ). 一、经济危机(1929——1933) 1、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 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供 〉求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在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