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逍遥游”美学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逍遥游”美学意义

《逍遥游》的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束缚和制约。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空、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所谓“逍遥游”就是无拘无束地绝对自由地活动。庄子?逍遥游庄子美学是“逍遥游”的美学,以绝对自由为核心的“逍遥游”兼有人生、审美的双重意义,成为庄子人生哲学与美学的共同归宿点。在道家学派中,庄子比任何人都更集中、更突出地关注和思考人生问题,并且把“道”和人生紧紧连在一起,把道的境界看做是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庄子美学是从心灵体验出发,追问永恒长存的生命意义,把个体有限的生命纳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从而实现美的超越,从有限进入到无,最终使人生永恒化、艺术化,使审美本体化、人生化。庄子(约前369-前286),即庄周,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重要学者,先秦杰出的散文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曾任漆园吏。楚威王闻其贤,聘以为相,不就,穷困终生。他的生平事迹,略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及《庄子》的有关记载。   庄子的思想渊源于老子而有所发展。他生活在战国中期,当时各诸侯国已先后进入到封建社会,他常以愤激、刻薄的态度来揭露社会弊端。然而处在这种历史潮流中,他又感到无力抗争,最终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他把智慧、文明看成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主张“绝圣弃智”,把社会理想寄托于“愚而朴”的蒙昧时代。庄子继承了老子的本体论,认为“道”是宇宙的总根源,天地万物都由“道”产生出来。 庄子哲学思想的主要特征是相对主义,即“齐物论”。庄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所谓贵贱、大小、有无、是非的判断之所以不同,是由于人们采用的标准不同。他说:“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德充符》)庄子的处世态度表现为安命守分、随俗从流。他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人间世》)把随命运摆布作为最高的品德,并在随俗从流中进而玩世不恭。庄子的人生哲学,一方面宣扬如何养生、全身,追求“无用之用”等;另一方面又宣扬人生如梦、乐死恶生,甚至视死之乐超过了人君南面之乐。为了摆脱现实的束缚和苦闷,他还倡导精神超脱,主张彻底摒除世俗名利之心,入于精神自由的“逍遥”之境。逍遥游的诠释《逍遥游》是以心斋坐忘为理想的自然状态,可以实现对道的观照,从而真正进入一种游的境界。游既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也是一种精神境界和审美境界。庄子形成心斋坐忘这样无所待的境界,是与他所处的社会、人文、政治环境分不开的。他想进入纯然的精神世界以逃避物质世界的弱肉强食以及功名利禄,这种消极的避世观念必然导致人主观能动性的丧失。但是,作为一个美学命题,这种境界标志着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审美心胸理论的真正发现。叶朗先生指出庄子提出的这种‘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作为对审美主体的一种要求,却有它的合理性。......庄子关于‘心斋、‘坐忘的论述,突出强调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超脱利害观念,则可以看作是审美心胸的真正的发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是审美主体的发现)。 庄子《逍遥游》的美学品质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对于人生哲学的问题,庄子主张采取一种逍遥自然的生活态度,主张心斋、坐忘,强调神的概念,提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的观点。这些内蕴深厚的哲学命题,同时也都是美学命题。闻一多说,庄子是最真实的诗人,他的思想的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诗。《逍遥游》作为《庄子》的总纲,自然也较突出地表现出内蕴深厚的美学观,展现出极其丰富的美学品质。审美心胸——心斋、坐忘庄子把道作为人存在于自然的最高形式并加以推崇,他认为对于道的观照,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田子方》中以孔子和老子对话的形式,阐明了这个道理,提出只要能够实现对道的观照,就能达到一种至美至乐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只有那些抛弃了生死、功名、得失、贫富、毁誉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体会,因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无功、无名这三个层次的精神状态,是达到至乐至美的先决条件,然后才是隳肢体、黜聪明的状态。从对物质世界的排除到对思想意识的排除与否定,庄子把这种最高层次称为心斋,又称为坐忘。 在《逍遥游》中,从鲲鹏到燕雀,从大德至小德,都是有所待。也就是说主体无法取消对客观事物的依赖性,也就无法进入绝对自由的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只有那些能够从内心深处彻底排除利害观念,从人的各种是非得失的计较和思虑中解脱出来,进入三无精神层面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进入逍遥游的境界。《逍遥游》中的圣人许由,藐姑射之山上的神人,以及《达生》篇中的至人,《田子方》篇中的真人,都是无所待的人物。他们为了达到无所待,就必然先要进入三无的境界,或如《大宗师》篇所说的外天下、外物、外生,亦即将个人的宠辱得失、世事人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