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最后的蚁王》叙述境界的生成和其蕴涵.docx

《最后的蚁王》叙述境界的生成和其蕴涵.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后的蚁王》叙述境界的生成和其蕴涵

《最后的蚁王》 叙述境界的生成及其蕴涵 陆克寒 (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摘要:有关蚂蚁生活和习性的日常经验,以及有关“蚁艺”的民间知识,在作者的内在世界遇合、交融,生长出一种深挚的情意感知,它是最初的创作灵感,也成为文本的诗意之源。作者特殊情意感知的艺术化合与想象,生成超越日常经验—知识的文学叙述。其特殊情意感知在构思及创作过程中持续生长与深化,最终积淀为文本的叙述境界。《最后的蚁王》的叙述境界包括: 1. 历史追念与生命感伤。个人故事、家族故事及“蚁艺”故事,合构为庞阔的历史内容,具备历史感知与生命感知的情意蕴涵。2. 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作者刻意将蚁与人、“蚁艺”与人品作叙述类比,特意伸张与彰表坚韧、崇高的精神气节; 且将“蚁艺”与人品置放于中国抗战的特殊历史背景中加以叙述与表现,就此将精神气节与民族操守建构起内在的叙事关联,着意张扬恢弘的民族情怀。   关键词:《最后的蚁王》; 日常经验; 情意感知; 叙述境界   中图分类号: I206. 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 -0887( 2014) 02 -0037 -03   这部取名为《最后的蚁王》①的 20 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其最初的写作意念与创作灵感,源于作者数十年前的某次“田野采风”偶得: 那时,“战士诗人”冯光辉随部队驻扎于“燕山深处一个叫张三营的村庄”,他“有时间深入到民间听人闲聊”———一次,我偶听一张姓老人说到这样的民间杂耍技艺,说蚂蚁像你们当兵的一样,也可以排队,也可以齐步走、跑操。我记住了老人的传奇说法。②其实,他岂止是“记住”! 笔者相信: 那位张姓老人不经意的提及,犹如种子入土般植进了作者的心穴。它首先“唤醒”了作者的童 年 记忆———“细细思量,孩童时代的我们,有哪个少玩过蚂蚁呢? 那种趴在地上一看半天,忘了吃饭,忘了地上的脏,对蚂蚁的好奇,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过。”这种共同记忆,在冯光辉那里,似乎更有某种铭心刻骨的个体痴迷,他深情回忆———我孩童时代在上海一个叫久耕里的棚户区长大,我就经常趴在小方石块垒成的路面上,看墙角来来往往的蚂蚁,里弄的大人们也舍不得打搅我,都在我的屁股后面来来往往。现在已经一百零四岁的亲娘( 奶奶) 每每看见我这样痴迷,都舍不得打搅我,更舍不得打我的屁股叫我回家吃饭,有时也会拿张小凳子放到我屁股底下,让我慢慢看。   有时还会将豆浆油条端来,让我边吃边看,当然,我看的蚂蚁也有油条吃了。那年月,蚂蚁是我最好的玩具之一。对蚂蚁的好奇随着岁月慢慢膨胀,停留在记忆中了。③“停留在记忆中”的童年时代对蚂蚁的“痴迷”,被千里之外张姓老人的“传奇说法”蓦然激活。此番“激活”不惟是某种过往日常经验的死灰复燃,作者对童年记忆( “对蚂蚁的好奇”) 的深情温习,由此铺展开对传统“蚁艺”的不倦探寻与深重敬意———“蚁艺,是一个统称。它包括捕捉、饲养、训蚁、蚁操、斗蚁五部分,最激荡人心的是斗蚁,最神奇的是蚁操,最神秘的是训蚁,最关键的是饲养,最基础的是捕捉。可惜我们这个土地上曾经存在的一种民间艺术,现在彻底失传了。”④因此,“田野采风”时“偶听”来的有关“蚁艺”的“传奇说法”,一方面“唤醒”了作者沉睡已久的相关童年记忆,另一方面,又激发起他寻查传统“蚁艺”的兴意与冲动。此间,我们真切可见: 日常经验的某些特殊积累( 如作者年幼时对蚂蚁的“痴迷”) ,在某种外间机缘( 比如采风偶得故事) 的刺激下被瞬间激活,且获得更深长的生命意义与存在蕴涵; 而作者的艺术情感即此升腾,他最初的创作灵性一触而发,开始突破经验事实的拘囿与框制,升华为某种创作冲动,犹如一支暗红火苗,生动摇曳———我真可想见: 那一刻作者内心的欣喜与激动,还有一点紧张!   自然,从最初的创作灵感,到材料准备、文本构思,再至实际写作,终至作品完成———这在作者冯光辉,确实是漫长而艰辛的劳作过程。他既从《里乘》《觚剩》《七修类稿》等古籍收集有关民间玩蚁的记载,更“利用节假日,走访河北燕山山区、天津、北京、山东沂蒙山区、河南南阳、河北沧州、内蒙、甘肃祁连山区、青海丝绸之路等地,寻找玩蚁人的后代、收集玩蚁人的故事以及了解蚁艺的各种技巧”⑤———纵横千万里,经历三十多载,终于在 2009 年提笔行文。笔者追溯作者冯光辉最初创作冲动的源发,用意实非在于简单勾勒《最后的蚁王》的成书历程。笔者也无意以这部长篇小说为案例,实证从日常经验起点到文学文本生成的某些创作学规律与逻辑。我们在此想要揭见并着力强调的是: 有关蚂蚁生活和习性的日常经验,以及有关“蚁艺”   的民间知识,在冯光辉的内在世界里遇合、交融,生长出一种深挚的情意感知,让他瞬间窥见生命存在的某种本相与实质———这是艺术世界( 小说世界) 最初诞生的美妙片刻,而作者的那份特殊的情意感知,既是他最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