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新疗法冬病夏治3伏贴
中医特色新疗法 冬病夏治三伏贴
任丘市中医院 张海涛
2014.7.6
一、冬病夏治的概念
“冬病夏治” :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一定的药物敷贴、针灸、拔罐及饮食调理,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二 、“冬病”的定义
1“冬病”:泛指一些由于阳气不足,正气亏虚、虚寒型疼痛和一切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
2冬季易发作的疾病。
3易发人群为虚寒型体质,即阳虚、气虚类体质。
三、“冬病”包括哪些疾病?
1易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2虚寒型慢性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
3风寒湿痹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寒性慢性颈肩腰腿痛。
4妇产科疾病属于虚寒型者,如痛经、月经不调、产后身痛。
5其他:冻疮、遗尿等。
四、 “冬病”的病因
贪凉
饮冷
晚睡
缺少运动
* 夏季是最容易导致冬病的季节
五、何为“夏治”
在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运用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治疗,以达到扶元正本的目的。从而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冬季减少某些疾病发生或复发,乃至不再复发的目的。
六、源流
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养生法则。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春夏顺应阳气升发、万物始生之特点;秋冬顺应万物收敛闭藏、阴气渐生之特点。即春夏养生、养长,以养阳;秋冬养收、养藏,以养阴。
清·张志聪注:“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阳,宜用辛热温阳饮食以补阳气;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当养其内虚之阴,宜用寒凉养阴饮食以补阴气。”
清·张介宾:“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计”。
七、“冬病夏治”的中医机制
“冬病夏治”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季节摄生”的理论,在每年夏季“三伏天”进行治疗。其机制体现“春夏养阳”,充实人体真元之气,保持机体阴阳平衡,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获得人与自然的统一。
八、“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内服汤药、食疗、敷贴疗法、熏蒸疗法、推拿、针灸、拔罐等数十种方法
三伏贴(天灸) 贴药
选择“三伏天” 原因
三伏天: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天是雨水集中,全年最热的日子,又是阴起阳降的时候。
《汉书·郊祀志注》中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
三伏天
“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庚”,在天干中排列第七,在与五行搭配中属金。火克金,在数伏天气中逐日消减,因此古人以庚日来计“伏”。
“三伏天”的计算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按公历计算则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三伏”,由初伏、中伏、末伏组成。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入伏,是初伏的第一天,10天后是第四个庚日叫中伏,如果第五个庚日在立秋之前,那么中伏就需20天,俗称两个中伏;若在立秋之后,中伏就是10天;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叫末伏。
2014年三伏天
7月18日—庚寅日(初伏)
7月28日—庚子日(中伏)
8月7日——立秋
8月7日—庚戌日(末伏)
末伏第10日以后就出伏了,随着日照时间缩短,天气也一天比一天凉爽了。
天灸疗法历史
天灸方主要组成
张璐《张氏医通》冷哮方: “白芥子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麝香半钱,姜汁调涂”后发展为哮喘膏----治疗哮喘的经典方。
白芥子----君药,辛温,入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
细辛-----辛温,入肺肾经,祛风、散寒、开窍。
甘遂-----苦寒,入脾肺肾经,泻积水、破积聚。
延胡索---辛苦温,入肝胃经,活血、散瘀、理气
生姜-----辛温,入肺脾经,发表、散寒、开痰。
麝香-----辛温,入心脾经,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催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