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社会思想史中期作业
中国社会思想史期中作业
姓 名:张 利
班 级:07级社会学(3)
学 号:P070410824
孔子仁学思想与中华民族之人格塑造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最古老、最博大和最有影响的学术思想,其中仁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而以“仁”为核心的仁学思想体系源远流长,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他所包含的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忠恕之道等内容对中华民族的人格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与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的人的人格塑造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仁 爱人 人格塑造
正文:
孔子思想绵延中华两千多年,其仁学思想更是在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更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治理国家、制定治国方略的主流思想,所以,其对中华民族之人格塑造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谓人格塑造就是在人的社会生存、生活过程中为了使自己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并与社会之基本价值利益观保持一致而对自己道德品质的一个完善的过程,也可理解为人的“社会化”过程。“仁”学思想基于“爱人”,并通过“忠恕之道”、“克己复礼”的方式使人懂“孝悌”、知“爱人”,并使人培养了“恭宽信敏惠”之德行,从而使人之品格真正意义上具有“仁”。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曾说:“儒家思想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东方人的言行思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特别是孔子“仁”学思想对我们人格之塑造所起到的主导作用。然究竟什么是“仁”,让我们来简单述之。
首先孔子认为,“仁”其实是发自内心的一种道德行为。所以《论语·述而》篇中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每个人都有仁心仁德,都会做一些善事、好事。“恭宽信敏惠”为仁之主要德行,另外孔子也有云:“刚、毅、木讷近于仁。”从中可以看出,“仁”乃全德之称,也就是说孔子的“仁”是一个包含了各种道德的一个集合体,而孔子更多的则是想通过其对“仁”之各种德行的阐述从而建立一个普遍的社会道德规范,从而引导人们在这个规范中“爱人”。
既然仁者爱人,这是儒家处理人我之间伦理关系的一般准则。那么首先我们当清楚的则是如何实现这种“爱人之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实现仁的方式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要实现仁必须能够推己及人,自己想要有所树立,也应该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要有所通达,也应该让别人有所通达;想到自己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别人。这种推己及人的对立面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两个方面合为一体,就是孔子“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通过这种忠恕之道对自己进行约束与规范从而达“仁”是孔子“爱人”思想的前提条件。
然并非说孔子之思想是为恢复周礼而产生的一种主流社会思潮,则其思想就必将在其“仁”之过程中而体现出“爱人”的差等性。孔子告诉他人的日常生活大致分为三类:家庭生活、劳动和工作生活及人际交往生活。孔子认为,仁者在以上三方面当表现为“恭”、“敬”、“忠”三种态度,而对于所爱究竟何种人其则主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孔子之“爱人”当为“爱人”无差等可言。而此也体现了“爱人”之本质。
在孔子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孟子无疑是孔子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所谓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的论述是对孔子“仁”之学说的进一步阐述与完善。以“爱人”为忠恕之道的仁学思想,其包含着一种最基本的精神,归结而言,就是对别人要有同情之心。孟子称这种同情之心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认为“人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特征,其人性善也即是以此为心理根据的,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另一方面来思考“仁”,《论语·学而》中孔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是儒家两个伦理道德观念。孝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悌是弟妹对兄姐应有的态度。其主要包括“无违”、“敬”、“色难”三种方式。孔子认为子女对父母之命不可违,“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可见孔子就是指不要违背父母的心愿,不要违背做儿子的孝道。“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也是具有大众性和民间性的一个道德理念。自古至今,它一直作为中华民族崇尚的美德,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本质,也是人道的崇高理想。此种本质和理想源于人生而具有的最恒久、最朴素的情感——血缘亲情。所以,要发展人的爱人的情感和社会伦理责任,最要紧的是培养人的血缘亲情。因此,孔子对孝道极为重视,认为孝为仁义之根本。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通过对弟子的孝悌教导试图达到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