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音乐史全面–副本
八阙:原始乐舞的概念是指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这是我国音乐的早期形态。《葛天氏之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原始乐舞作品。《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这部乐舞反映了原始人的敬神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愿望。
三分损益法: 我国最早的生律法,春秋时期的生律法。记载于《管子,地员篇》即用增加或减少弦长的三分之一,往返交替反复求律的方法。假设宫音弦长为81,依次得出徵商羽角各音的弦长为108,72,96和64.求出了徵羽宫商角“五音”的弦长和音高。“三分损益法”生出了徵、羽、宫、商、角五音。
李延年:“乐府都尉”李延年是汉武帝时“乐府”机构的最高领导人。早年因犯法受“腐刑”,在宫中管理猎犬。由于他“性知音,善歌舞”得到汉武帝宠爱。他不仅唱歌出色,还擅长作曲,他利用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摩珂兜勒》一曲改编创作出二十八首。汉代“乐府”重视民间音乐的优良传统与李延年的领导管理所作出的贡献是分不开的。
歌舞戏: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形。其产生的渊源可追溯到汉代。其代表剧目有《大面》、《钵头》、《踏摇娘》。
贾湖骨笛:1986、1987、2001年三次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前两次共出土25支,出土后完整者为11支。分早、中、晚三期:早期距今9000多-8600年;中期距今8000余年;晚期距今8200-7800年。其中编号为M282:20的一支中期骨笛,距今8000余年,可以吹奏完整的六声或七声音阶。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音高观念和音阶规律的认识。骨笛也是我国目前所知新石器时代年代最早的乐器。
郑卫之音:在周代,郑国和卫国都是商民族后裔聚居的地区,因此他们的音乐都保留着商民族传统音乐的特色,是一种带有浓郁的巫文化特点的、宗教狂热意识的音乐。到了春秋时期为了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享乐需要而产生。特点:1、表演者为女性、倡优、侏儒;2、舞蹈前进后退都做出俯身扭腰的夸张动作;3、音乐风格热烈奔放;4、说不出有什么具体内容,更没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不受城市约束,表现内容自由活泼。性质:一种娱乐性、观赏性极强的歌舞与艺术形式,也有滑稽、笑谑的成分。作用:“郑卫之音”的问世,起到了加速“礼崩乐坏”进程的作用。
三分损益十二律:1.半音不均等2.黄钟不能还原3.十二律不能弦宫转调
乐府:秦朝创建“乐府”是由音乐考古发现与确认的。临潼秦始皇陵出土的一件“钮钟”上刻有铭文“乐府”二字。汉武帝时“乐府”机构进行了具有影响的大规模扩建。“乐府”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音乐,包括“赵、代、秦、楚”的民歌,泛指四面八方的全国范围。(保存至今的作品如《战城南》、《上邪》、《有所思》、《江南》、《陌上桑》等,都是不朽的名篇)乐府的工作,除了采集民歌、加工配乐外,还创作并填写歌词,创作和改编曲调,研究音乐理论,进行演唱、演奏。汉哀帝撤消了乐府机构。
京房:是我国第一个从理论上发现“仲吕不能还生黄钟”的律学家。他发明的“六十律”实际上是用“三分损益法”从第十三律起继续往下推算,直至第六十律,即产生五组不同律高的“十二律”。京房还采用弦律,制造了十三弦律准,后世称之为“京房准”。
变文:唐代宗教宣传的说唱形式,利用讲故事和唱经的方式,叫做“俗讲”或“讲经文”。“变文”则是“俗讲”之话本。如《目莲变文》《地狱变文》讲说佛经故事。《孟姜女变文》《王昭君变文》则以民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形式为散文和韵文交替出现。在我国宗教音乐和民间说唱音乐中均有重要地位。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的音乐美学理论著作,也是他声讨儒家音乐思想的檄文。文中历数儒家将音乐社会功能政治化、说教化的倾向,提出了“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著名论断。肯定了音乐的娱乐作用、美感作用,否定了音乐的教化作用、道德作用。
燕乐大曲:又称唐代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的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歌舞音乐。也是各类音乐形式中发展程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建立在多民族音乐文化基础上的产物。主要有“散序”、“中序”、“曲破”三大部分。标志着中古时期歌舞伎乐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代表作:《霓裳羽衣曲》。
简述曾侯乙墓出土乐器特点及意义
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随县城郊的擂鼓墩。墓葬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随葬的125件乐器,这是20世纪中国音乐考古的重大发现。
乐器集中在大墓的中室和东室,仿佛正殿和寝宫的排场。中室几乎成了演奏厅,全套钟、磬架安排了三面。恰如典籍所载“诸侯轩悬”的规格。
曾侯乙墓乐器群共计:编钟65个、编磬32个、十弦琴1件、五弦琴1件、二十五弦琴12件、篪2件、排箫2件、笙6件、鼓4件。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