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第3章2社交知觉.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社交知觉 第一节 社交知觉概述 一、社交知觉的概念 社交知觉指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对人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观察和判断过程。 二、社交知觉的内容 他人知觉 自我知觉 人际知觉 1.对他人知觉 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与他人接触,观察其外部特征、了解其内心世界的过程。 (1)仪表的观察 (2)表情的观察 (3)个性的判断 2.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是个体在社会交往活动中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特征进行观察和判断的过程。自我知觉所形成的印象称为自我印象或自我概念。 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詹姆斯(W.James)进而把客我分为三部分: 一是物质我,即生理我,指自己对自身生理及外部世界中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的觉察、认识; 二是社会我,指社会上他人或群体对自己的关注、评价的反应; 三是精神的自我,又称心理我,指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过程、状态、特征的知觉与体验。 奥尔伯特(G·W·Allport,1961)认为,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自我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生理自我在8个月至3岁期间基本成熟,社会自我在3岁至14岁期间基本成熟,而心理自我要到青春期(15岁)至成年才能基本成熟。 自我的形成是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的,个体对自我的知觉也必须在实践中完成。个体进行自我知觉的途径包括借助社会常模比较、根据他人评价比较和与自我期望比较。 (1)借助社会常模比较 自我知觉的过程是个社会比较的过程。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社会的要求,能否通过实践的检验,这不仅是社会对他评判的过程,也是个体对自我认识的过程。 (2)借助他人评价比较 (3)借助自我期望比较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主我对客我的反映也具有主观能动性。 3.人际知觉 人际知觉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对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观察和判断过程。社会交往是人际知觉产生的前提,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观察、判断双方的联系和关系,有助于个体决定自己的行为策略。 人际知觉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与别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知觉, 二是对别人与别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知觉。 第二节 知觉印象 一、知觉印象的概念 知觉印象 (或称印象)是在社会交往中,个体按主观经验的理解,将新近接触的交往客体进行归类,形成的对其心理特征的概括的看法。 知觉印象是通过社交知觉的过程而形成的,形成印象是人们适应新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对新近接触的交往对象形成印象有利于个体决定自己对交往对象应当作出怎样的反应。 二、印象形成的模式 印象形成是在社会交往中依据已有经验对接触中所提供的可利用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对交往对象形成概括看法的过程。对可利用信息的分析和加工往往按照以下模式进行。 1.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 知觉客体具有不同的特征,但这些特征在人们对其形成总体印象时并非具有同等重要性。 社会心理学家凯利(H·H·Kelley,1950)认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热情和冷酷是影响人们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是否具有热情或冷酷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一个人其它特征的评价。 表3-1两组学生对教师评价比较 热情 冷酷 自以为是 6.3 9.6 不好交际 5.6 10.4 不得人心 4.0 7.4 正规 6.3 9.6 易怨 9.4 10.0 不幽默 8.3 11.7 无情 8.6 11.0 2.印象形成的加法模式 心理学家费希本(M.Fishbein,l964)认为,人们对他人总的印象的形成或接纳程度遵循加法模式,即由其所有的特征得分的总和形成。一个人在肯定评价上的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的印象也越好,越容易被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那么留给人的总的印象就越差,也越难被人们所接纳。 如甲、乙两人具有如下特征 (括号内数字代表强度,符号代表积极或消极评价): 甲 乙 聪明(+3) 聪明(+3) 沉着 (+2) 灵活 (+2) 自信 (+1) 志趣相合 (+2) 足智多谋 (+2) 多嘴 (-3) 按照加法模式,甲、乙两人的分值都是+6,因而总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