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上集团为例实践理论讲述平台和个体如何实现“换位思考”.docVIP

以上上集团为例实践理论讲述平台和个体如何实现“换位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上上集团为例实践理论讲述平台和个体如何实现“换位思考”

以上上集团为例,实践+理论讲述平台与个体如何实现“换位思考” 既要“高度”,也要“角度” 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难点问题,归结到一点,其实是“信息与理解力的对称”。这个对称,既包括了任务信息在双向传递时的对称,也包括了理念与行为的一致。正因为此,“换位思考”才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许多企业,当上司与员工发生意见不合时,换位思考便成了最应景的口号。然而,究竟如何换?怎么才能换出效果来?却鲜有人深究。 “换位”换的是什么?换的是高度,以及角度。其实在我们面对企业内部问题时,只要上司和员工把握好各自的“高度”与“角度”位置,一切难题都将迎刃而解。“高度”是谁?高度是企业家,因为在一家企业里没有谁比他更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更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决策,支撑自己做决策的依据都有哪些。“角度”是谁?角度便是企业高管和所有员工,这个群体熟知一线情况,而且不少人士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相对专业的见解,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知识,以至于常常认为老板的决策并不好,需要与之进行争论,甚至抗议。 这个时候,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又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达成理解和默契?上上集团董事局主席冯世翔从实践中得来的辩证思考是,“你有你的高度,但你不妨换个角度。你有你的角度,但你最好提升下高度。” 如果从“群体指向”这个层面来描述上上集团概况的话,你会发现它很有意思——一位80后,领着一群50后、60后、70后、80后包括90后,既孤独又不孤独地行走在民营企业的求索之路上。在实业领域,我们是探索者,走的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在综合地产领域,虽然介入早,但从幕后走到台前晚,每次转型,搭乘的其实都是行业的末班车,决定了我们也必须走一条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路。 在上上集团内部,管理层涵括了从60后到80后这三个不同年龄段,凑到一块就热闹了。某次在郑州组织的管理层聚会上,我们仔细一看,大家除了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外,还有地域差异和背景的不同,管理层们来自天南地北,上海的、深圳的、江苏的、浙江的、河南的,哪都有,喝酒、说笑话、侃大山、讲方言,那是分外的热闹。 因缘际会之下,为着同一个上上梦想,大家走到了一起,其中有留学归来的,有曾经供职于跨国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且曾经也是身居高位的,几乎人人都有来历,人人都有故事。这些让我觉得特别的难得与幸福。当然,问题也会有,比如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上,看法上,时常我们也会有不同,甚至是分歧。有人就问了,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代沟”啊,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啊。 “代沟”在企业组织行为中是否存在,其实是个二元相对论。你说没有吧,年龄不同、背景不同、任何的不同都难免会成为“代沟”。你说真有吧,一定是被你夸大的,过度假想的。通过有效的沟通,代沟自然会消弭于无形,如果沟通不到位,生命基因序列最相近的双胞胎也会产生代沟呢。 这些都可以归结到一个问题,也是我常思考的问题:一个企业家,尤其是创二代的企业家,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企业职业经理人进行有效沟通,来达成理解与默契,使得理想一致、信念一致、行为一致? 我的看法是,你把“高度”和“角度”这两个词的位置摆正了,关系理顺了,矛与盾的双方自然就和解了。 讲究“高度”,但不能忽视“角度” 在企业的日常组织行为中,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老板站的高,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位置决定了他必然要有一定的高度,而职业经理人们有专业、有丰富的实操经验,往往也认为自己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更有高度。如果这样的心态,交集在一个方案上,一个决策上,出现了你有你的高度,我还不服气你的高度,觉得我更有高度,这怎么办?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换个角度来看,用“角度”来衡量“高度”,用更全面、更系统的梳理来验证和解答。 对我来说,虽然自己无法回避年轻这个事实,但做企业确实需要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此我要求自己看问题尽量站的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对职业经理人团队来说,他们带着从特大型公司获取的经验,又在核心的岗位,因此自然而然的也会生成一种自我认同感。然而,唯有企业家自己最了解自己,以及自己的企业,知道自己的承重墙和防火墙,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想要的结果,但他又不一定完全了解基层的情况,不一定完全拥有充足的决策依据。因此,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们在思想上难免有时候不可能完全对称,完全一致。 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要求自己,从高度走向角度,让思路从上面走到下面,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去理解。对职业经理人呢,我会引导大家,把自己的高度再拔高一点,换位来考虑问题。比如说,大家会认为,卓越的企业是如何如何做的,优秀的企业在对待类似的方案是怎么考量的,是如何管理的,你不能说他说的是错的,但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明白,哪些是自己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