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专题第1专题之二.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史专题第1专题之二

中国文化史专题 历史文化学院 缪元朗 主讲 第二讲 中国传统的酒德 一、儒家学说中的酒德论 在儒家学说产生之前,古人已经强调饮酒不能过量,在被儒家尊奉为“书经”的《尚书》中有一篇《酒诰》,由周公姬旦依照周成王的命令而写,是针对商代末期政治中心沫邑(即朝歌,今河南淇县境内)酗酒的习惯风气发表的诰词。 顾颉刚:《〈酒诰〉校释译论》,《文史》第33辑,中华书局,1990年。 李民、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 “饮惟祀”。“无彝酒”。“德将无醉”。“刚制于酒”。禁沉湎。执群饮。 “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酒诰》并无简单禁酒的意思,只是要禁止无节制的酗酒,即过量饮酒。而像孝父、敬兄、事神时仍可饮酒。各级官员是被要求日常戒酒的主要对象。 孔子《论语?乡党》:“唯酒无量,不及乱。” 孔子晚年整理六经,鲁哀公问政于他,他总结三代兴亡,作了一番概括:“禹崩十有七世,乃有末孙桀即位。桀不率先王之明德,乃荒沉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乃有商履代兴。”“武丁卒崩,殷德大破,九世乃有末孙纣即位。纣不率先王之明德,乃上祖夏桀行,荒沉于酒,淫泆于乐,德昏政乱,……乃有周昌。”(《大戴礼记》卷11《少閒》) 商人灭夏桀,是因为夏桀为酒色所误,而商代的末代君主殷纣王又重蹈了历史的覆辙。取代殷纣王建立国家的周人,曾将殷人亡国的原因明确归于“庶群自酒,腥闻其上。故天降丧于殷。”(《尚书?酒诰》) 汉代的孔安国为《尚书?酒诰》作传,将“德将无醉”解释为“以德自将,至令无醉。” 。 儒家不反对饮酒,无论是以酒祭祀行礼,养老奉亲,都是德行,然而都不能过度,孔子的“不及乱”与《酒诰》的“德将无醉”意思相近,“无醉”是自我克制、自我把握的尺度,也是酒德的基本要求,因为醉酒就会昏乱失礼,失礼是儒家伦理最不能容忍的行为,失礼便无德可言。曹丕《酒诲》也说:“酒以成礼,过则败德。” 怎样的行为才算是符合酒德?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故男不群乐以妨事,女不群乐以妨功。” 《初学记》卷26引《韩诗外传》:“夫饮之礼,不脱屦而即序谓之礼,跣而上座者谓之宴。能饮者饮之,不能饮者已,谓之醧。齐颜色、均众寡,谓之沉。闭门不出者谓之湎。故君子可以宴,可以醧,不可以沉,不可以湎。” 明人陆容《菽园杂记》卷14:“古人饮酒有节,多不至夜。所谓厌厌夜饮,不醉无归,乃天子宴诸侯,以示慈惠耳,非常宴也。故长夜之饮,君子非之。京师惟六部十三道等官饮酒多至夜。盖散衙时才得赴席,势不容不夜饮也。若翰林六科及诸闲散之职,皆是昼饮。吾乡会饮,往往至昏暮才散,此风亦近年后生辈起之。殊不知主人之情,故所当尽。僮仆伺候之难,父母悬念之切,亦不可不体也。李宾之学士饮酒不多,然遇酒边联句或对弈,则乐而忘倦。尝中夜饮酒归,其尊翁犹未寝,候之。宾之愧悔,自是赴席誓不见烛。将日晡,必先告归。此为人子者所当则效也。” 二、中国古人对传统酒德的维护 除去在理论上不断有人予以继续阐发外,更有人积极维护和实践传统的酒德。 ? 赵整是前秦符坚的黄门侍郎,符坚与大臣们饮酒,“以极醉为限”,赵整写了一首《酒德歌》,说是“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以殷纣、夏桀酗酒亡国的教训提醒符坚,符坚听后十分乐意地接受了这一劝谏,并令人书写出来以为酒戒,以便使自己时常有所警觉。(《十六国春秋?赵整传》) 唐代,李景伯出任谏议大夫,唐中宗大宴侍臣,令各自作《回波辞》,这些人乘机大进谄佞,有的甚至索讨高官荣位。到该李景伯致辞时,他读到:“回波尔时酒卮,微臣职在箴规。侍宴既过三爵,喧哗窃恐非仪。”对超出酒过三巡的常仪仍然喧哗不已提出规谏,中宗对此很不高兴。虽然,李景伯的劝谏没有立时收效,但他的行为却符合传统的酒德,所以当时中书令萧致忠就称赞他说“此真谏官也。”肯定他忠于职守,由此,也可见人们在此问题上的道德倾向。(《旧唐书?李怀远传附李景伯传》) “雍熙元年(984)春,大宴,上(宋太宗)欢甚,以虚盏示群臣。宰相言:‘饮酒过度,恐有失仪之责。’上顾谓中正(时任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曰:‘今君臣相遇,有失者,勿弹劾也。’……是冬乾明节,群臣上寿酒,既三行,上目中正曰:‘三爵之饮,实唯常礼,朕欲与群臣更举一卮,可乎?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