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二南”音乐的社会性质与“诗经”“二南”的时代
论“二南”音乐的社会性质与《诗经》“二南”的时代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讨论了“二南”音乐的社会性质以及《诗经》“二南”作品创作与编辑的时代。本文的结论是:“二南”本是周初周、召二公岐南采地的乡乐,在周公制礼作乐时取之以为王室房中之乐、燕居之乐,被称为“阴声”,具有“杂声合乐”的特点,与雅颂仪式之乐不同。东周以后,“二南”地位上升,成为王室正乐的组成部分,被用于正式的仪式场合;现存的《周南》、《召南》诸诗,就是“二南”音乐成为王室正乐之后产生的配乐歌辞,其创作时代在西周末至春秋初约一百多年间。
关键词?《诗经》?二南?音乐性质?创作时代
在讨论《诗经》“二南”的问题时,历代经学家总是把周公、召公取以为“风”的“周南”、“召南”与《诗经》中的“二南”混为一谈,因此在“二南”的时代、性质等问题上出现了许多分歧。在研究诗文本形成历史的过程中,我对与“二南”相关的一些问题也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里着重来谈谈“二南”音乐的社会性质与《诗经》“二南”作品创作与编辑的时代。
一、“二南”音乐的来源与本质
讨论“二南”音乐的来源等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南”得名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自古就有“南化说”、“南乐说”、“南方说”等等。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郭沫若在《释南》?[1]一文中根据甲骨文中“南”字的形体特征提出“南”“殆钟镈之类的乐器”的说法之后,“南”为乐器说一直很受人们关注。继郭沫若之后,唐兰先生通过考证,进一步提出“南”当为瓦制之乐器:“以字形言之,?字上从??,象其饰,下作??形,殆象瓦器而倒置之,口在下也。其中空,故击之??然、壳然,可以为乐也。”?[2]陈致《说“南”──再论〈诗经〉的分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南”字形、字音两方面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南”最早为竹筒类乐器的说法。?[3]我很赞同陈致的这个看法。在甲骨文中,“南”字已被大量地用为方位词。这说明,作为乐器的“南”的产生当在更早的时期。《吕氏春秋?音初》所保留的传说,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禹行功,巡省南土,见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命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南音。周公、召公取风焉,以为《周南》、《召南》。
据此传说,“南”音起源于夏初,流行于南土。也就是说,周公、召公取以为《风》的“二南”之“南”,本指流行于南方的、以“南”为主要乐器的音乐。郑玄《周南召南谱》云:“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据《帝王世纪》,岐山之南有周原,据《括地志》,岐山县西南十里有召亭。据《华阳国志?巴志》、《水经?江水一》之说,涂山在今重庆市巴县境内。武王伐商之时,有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从之。《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孔安国云:“蜀、髳、微在巴蜀……庸、濮在江汉之南。”由此可知,周人在立国之先已与江汉巴蜀之国来往密切,起源于南方的南乐很可能传至岐周。因此,“王化自北而南”之说或出于后儒附会,但是“周南”、“召南”最早是流行于周、召二公采地的南乐应该是有根据的。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南乐又有“乡乐”之称,《仪礼?燕礼》“遂歌乡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苹》”郑注云:“《周南》、《召南》,《国风》篇也……乡乐者,风也。”“二南”本为乡乐,与雅乐、正声相区別的性质,可从文献记载中找到。《周礼?磬师》“教缦乐、燕乐之钟磬”郑注:“‘缦’读为缦锦之缦,谓杂声之和乐者也。”《汉书?礼乐志》颜注:“缦乐,杂乐也。”郑玄亦以缦乐为“杂声之和乐者”。“二南”在后来被纳入正乐,用于燕礼、乡饮酒礼等仪式,但仍未改变“和乐”的音乐性质,《论语?泰伯》所云“《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正是其“杂声和乐”特点的一种表现。孙诒让云:
???杂声者,谓其非雅乐声曲,散杂不名一调,而可以和正乐,故曰杂声和乐。杂之云者,异于雅正之谓。杂声虽非正乐,然尚非淫过凶慢之声,则亦礼所不废。?[4]因此,“二南”本为乡乐,与它国之《风》“异于雅正”的性质相同。《诗》是仪式乐歌的汇编,它的结构是由仪式所用音乐的性质决定的。“二南”与《国风》同为乡乐,因此,深谙音乐的孔子虽十分推崇“二南”,在他删诗正乐之时,也没有把“二南”从《国风》中分立出去。从他“得所”之言,亦进一步证明“二南”本属乡乐是无庸置疑的事实。
但“二南”毕竟与十三《国风》有所不同,以《南》、《风》、《雅》、《颂》并列的“四诗”之说并非全无依据。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通过“二南”社会地位的改变表现出来。
由上文引证资料可知,“二南”又被称为“房中之乐”。《仪礼?燕礼》“若与四方之宾燕……有房中之乐”郑注:“弦歌《周南》、《召南》之诗而不用钟磬之节也。谓之房中者,后夫人之所讽诵,以事其君子。”郑玄《周南召南谱》云:“二国之诗,以后妃夫人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