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世博会看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效应.docVIP

从上海世博会看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效应.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上海世博会看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效应.doc

从上海世博会看新媒体艺术的公共效应   一、新媒体艺术成为公共空间的主流展演形式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现代科技开始作为一种独立媒体逐步介入到艺术领域,这种以声、光、电等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在当今国际大型艺术展中已日趋主流。而以奥运会、世博会为代表的大型文化活动,既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文化庆典,同时也逐步成为新媒体艺术集中展示的另一盛会。从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第一次使用大屏幕,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始将更多的光、影、色彩以及空间利用等因素融入到开幕式中,如今的上海世博会更是将多媒体艺术引领到了一个全新的更为广阔的公共社会领域。   “大型展示除了直接商贸以外,更多的是对新思想、新科技、新知识的传播、推广、引导与交流。它面对的更多的是非专业观众。他们希望在参观时除了获得必威体育精装版信息外,更希望参观的过程充满乐趣、充满新奇的体验。”[1]在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中,新媒体艺术如此大规模的集中作为各个展馆文化活动的主要展演形式在国内尚属首次,其文化理念与高新科技的结合成为一大亮点。其中,日本馆的“紫蚕岛”融合了最先进的环境控制技术和材料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量;英国馆用6万多根蕴藏着形形色色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形成了一个“种子圣殿”;德国馆重达1.23吨的“大魔球”能在人们的呼声中摇摆并化为一个悬空眼球。现场展示技术最大程度地利用了高新科技,以3D虚拟成像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代替了大量的实物展示。本次参展的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几乎均采用新媒体艺术形式进行场馆布置,人们更容易被这种具有“游乐场”性质的互动型展演方式所吸引,新媒体艺术在面向公共空间展示的优势被发挥的淋漓尽致。至此,“新媒体艺术”以一种公共艺术的姿态正式进入公众的视野。   二、新媒体艺术公共效应的实现方式   新媒体艺术呈现的形态打破了传统艺术中既定的形式属性,因为新媒体艺术运用声、光、电、信息等多维度造型媒介进行艺术表现,它的作品“形态”更多时候是一种虚拟空间,但虚拟技术使人们调动综合感官直接感触作品的形式,因而它带来的是一种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心理体验。   新媒体艺术在技术手段上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交互技术,二是虚拟技术,特别是3D影像技术的使用在这次世博会中显得尤为出彩。数字馆中就是完全采用IMAX必威体育精装版技术,达到了极强的视觉震撼效果。新媒体艺术不仅承续着传统艺术对空间的占有欲望,而且还吸纳了影像艺术中运动和声音两个构成要素,在表现力上增加了听觉感知与时间流动两个新型的审美维度,它依靠这两种技术手段使得造型与展示能力远远超出了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公共效应得以最大程度的丰富和拓展。   “交互性”是新媒体艺术的典型特征。杜尚很早就提出艺术作品应该通过观众的参与来完成观念的表达,而这正是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体现,交互过程也是作品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这种“交互”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实时交互,很多新媒体作品在没有交互行为发生时并不生效,它需要观者的参与,与作品产生互动,交互的意义才能实现,从而使参与者进入作品的内部体验。而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交互行为,使作品演绎不同的结果,正这种不确定性、即时性和现场性构成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行为的内涵。   凭借着当今强大的交互与虚拟技术,新媒体艺术通过营造虚拟场景与参与者的互动生产一种“沉浸感”,而它的最终目的就是“体验”,这种“体验”分为现实体验和虚拟体验两个内容。从创作方法上讲前者是现实的虚拟表现,这种现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通过技术手段将现实虚拟出来,让观者在当前的情景下感受真实,达到一种仿真的效果。后者是虚拟的“现实”,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情景或空间,通过某种介质“欺骗”人们的感官,使人认为虚拟的就是现实,刷新以往的真实体验。比如这次世博会中国馆的一幅在长128米、高6.5米的折幕上展示的《清明上河图》,走近这个多媒体版的《清明上河图》,人们会发现画面是“流动”的:小桥下河水潺潺,帆船在河面上飘动而过;街上行走的是摇着扇子的市民、肩挑担子的小贩,市集上鸡犬相闻,叫卖、吆喝声此起彼伏……声、光、影,动态地交织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北宋汴京市井生活图景。再往前走,画卷的天色还能晦明变化。《清明上河图》上日景里有691个人物,夜景里则是377个人物,其中人物身份、样貌、动作,以及行动的路线在多媒体数字技术的转换下显得栩栩如生,使体验的人产生真实而又陌生的心理感受。   人们首次通过综合感官大规模的感受或参与作品的功能,最终留给自身的心理体验往往是超出预料的,甚至是兴奋刺激的。在步入多媒体艺术时代后,艺术的对象不再仅是物化的实物,更多的是一种虚拟场景,是各种形象的集合体。此时,“体验”对作品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它是需求的一种更高层次,是精神的狂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世博会各个展馆都是为了给观众提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