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化.docVIP

从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化.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化.doc

从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化   摘要:《云雀》是格林卡-巴拉基列夫创作的钢琴改编曲。这首钢琴作品通过材料重组,音乐织体多变,变化的和声和完美的华彩等艺术创作手法,把声乐曲成功地转化为钢琴曲。本文通过对该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尽可能地将这个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化进行挖掘,以帮助演奏者更好地把握格林卡钢琴音乐的风格。   关键词:《云雀》;形象转化;艺术特色;艺术句法      人类语言的延伸发展,成为了音乐。音乐中又分为声乐和器乐。声乐的发展早于器乐,声乐艺术是文字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钢琴艺术则是钢琴技法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二者之间有着文字形象、声乐美感、钢琴旋律法、钢琴美感的差异。前者音乐形象有赖于文字的直接感,通俗性显而易见;后者音乐形象则全靠音乐自身,存在着不可预见的隐藏因素,有赖于由表及里的认知过程。要使声乐艺术形象转变成纯音乐的钢琴艺术形象,依靠作曲家理念中的艺术形象转化。在众多的钢琴曲谱文献中,这种从声乐艺术转化而来的作品比比皆是,不乏经典之作,民族乐派的优秀作曲家格林卡改编自歌曲的《云雀》就是其中之一。   《云雀》是俄国作曲家格林卡作曲,库科尔尼克作词,作于1840年的声乐套曲《告别彼得堡》中第9首。全曲用简单、含蓄的笔法描绘出大自然清新的画面,具有纯朴的俄国民歌风味。在歌曲《云雀》中,钢琴伴奏模仿云雀清脆的啼鸣、旋律中“b”音的出现增添了作品的色彩和魅力。歌曲开始由钢琴奏出婉转的鸟鸣,最后也结束在云雀清亮的歌声,前后完整统一,形象鲜明生动。而钢琴曲《云雀》在继承声乐曲特点的同时,用拟人声化的钢琴旋律,勾勒出与歌曲异曲同工的艺术形象。   一、从声乐形象到钢琴形象   1.缜密的曲式结构   钢琴曲《云雀》,运用了A―B―A的单三部曲式结构方法。   引子 A B A 尾声   1-12 13-33 34-49 50-54 55-69   围绕这样的曲式结构,钢琴曲模仿声乐作品中的声乐旋律形象,通过张弛疏密的和声,变幻莫测的复调,纵横交错的织体,跌宕起伏的情绪,在钢琴宽广的音域中,完成了声乐艺术到钢琴艺术的形象转换。   音乐的引子部分,运用剪裁压缩的作曲技法,勾勒出“云雀”此起彼伏、清亮婉转的鸣叫声。特别是每个分句在中声部如大提琴浑厚柔长的单音句子后,加入了轻而飘逸的“花絮”(见谱例1),紧贴旋律,与之呼应又相互对比,形成了悠长却并不乏味的钢琴织体。   谱例1      2.人声化的旋律   格林卡钢琴的在中音区以简单的右手单音符,模仿歌曲《云雀》的主旋律,在高音区则已空旷的后十六分音符弱音,表现“云雀”婉转的鸣叫声之后的空谷回音(见谱例2)。音区的一低一高,力度的一强一弱,使音乐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富有明暗色彩的对比。   谱例2      乐曲主题在保持原作框架的基础上,将歌曲中著名的旋律进行了器乐化的改编,它既是歌曲的主要部分,又是整个钢琴作品的主要旋律,用钢琴将它演奏出来,该旋律明朗抒情而又富于歌唱性。左手由单音和柔和的三度、四度音程组成的伴奏,犹如森林间潺潺的溪水,与放声歌唱的云雀(右手旋律)形成了互相映衬的高低音对应关系。(见谱例3)谱例3      在一阵婉转的歌唱后,歌唱性旋律似乎渐渐远去,左右手一起运用音节性的华彩小节,来表现一群云雀叽叽喳喳,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的艺术形象,好似一个有着漂亮嗓音的花腔女高音,放声歌唱。(见谱例4)谱例4      在此,大多演奏者都会运用手指的指腹来进行华彩乐句的演奏,这样可以更加惟妙惟肖地得到既轻又清晰的声音效果,以便使音响更加美妙。   二、《云雀》的钢琴艺术化特色   我们要了解《云雀》作为钢琴曲的艺术化特色,不得不首先了解作曲家格林卡―巴拉基列夫(Gelinka,Michail lvanovith Glinka,1804―1857),俄国作曲家。出生于俄国西部斯摩梭斯克省叶尔宁县诺沃斯帕斯镇一个普遍地主家庭。他自幼受到良好的音乐环境的熏陶。从小学钢琴、小提琴,并喜爱、熟悉当地民歌。1840年,格林卡写成了一部由十二首抒情歌曲组成的声乐套曲《向彼得堡告别Parting With Petersburg》。在这部由格林卡的挚友、著名戏剧家和诗人库科尔尼亚作词的声乐套曲中,格林卡不但灵活运用了多种多样的声乐体裁(船歌、西班牙民间舞曲、摇篮曲、日常生活歌曲等),而且还精心地创造出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因而这一套曲曾被称为“格林卡时代俄国抒情歌曲的百科全书”。俄国著名的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也认为:这一套曲是格林卡走向创作《鲁斯兰与柳德米拉》的“最后一阶”。   《云雀》是这一套曲中的第九首,它并不是套曲中最重要的曲子,但流传程度却不亚于其他重要篇章。这大概是由于它惹人喜爱的简单、纯朴和使人能真切地感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