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建设略窥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docVIP

从教材建设略窥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教材建设略窥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doc

从教材建设略窥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   摘要:本文以近几年出版的三部音乐美学教材为着眼点,重点分析由这三部教材所折射出的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的现状,进而做了三点思考。并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个人浅见。   关键词:音乐美学;教材;研究现状      自2005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来,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和课程改革同步,高等音乐教育的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音乐学内各学科研究的发展,各具特色的教学成果不断出现。   音乐美学作为音乐学内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教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在音乐美学教学领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三部,一是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美学基础》(宋瑾著),二是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美学基础》(冯长春主编)。在此之前,还有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美学教程》(张前主编)。这三部教材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新时期以来我国音乐美学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并且,这三部教材从立论基础到框架结构的设计,再到具体的理论内容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说,通过这三部教材可以大致折射出当下音乐美学学科研究的某些现状。   本文就是笔者在通读这三部教材之后,对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现状所做的梳理与思考,并针对个别问题,提出个人浅见。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只是笔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而非当下音乐美学研究现状的全部。      一、本质主义与多元主义并存       音乐美学自产生之日起就和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在音乐美学学科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受到了哲学思潮的深刻影响,有些音乐美学家就是哲学家。可以说持有什么样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美学。若从哲学基础和方法论角度而言,当下的音乐美学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向:本质主义和多元主义(非本质主义)。   所谓本质主义,也就是西方现代哲学所给出的的“逻各斯中心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基础是西方古典哲学和近代哲学。它强调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有着一个统一的本质,注重对事物本质的探寻。而多元主义的基础在西方现代哲学,主要体现在一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那里。它反对对事物做形而上学的思考,不相信“元叙事”,认为世界根本就不存在统一的本质,“解构”是它的代名词。   作为两种不同的哲学方法论,对我国当下的音乐美学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质主义的音乐美学观认为,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精神创造的产物存在着统一不变的本质。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音乐的本质和人的本质密切相关。并且,随着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本质主义音乐美学观认为人类对音乐音响形式的感知有着共同的规律[1]84,有时尽管存在“误读”,但也是有效的。由于人类有着共同的音响感知规律,所以作为人类内心情绪外化的音乐音响也就存在着共同的形式规律,即存在共同本质。   而多元主义的音乐美学观认为,音乐艺术并不存在共同的本质。这种观点的立论根据有两点。1、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人类的认识是从个别的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具有普遍性的理性认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理性认识结果必须要建立在最充分的个别感性经验之上。依照这样的认识逻辑,作为人类音乐审美经验总结的音乐美学理论,也必须要建立在对全人类音乐文化的经验之上才能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可是,事实非如此。作为音乐美学理论的著者穷其一生也不可能经历人类全部的音乐文化。所以,任何音乐美学理论都是个别的,不具有普遍性,更不可能得出音乐的本质概念[2]导言。2、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行为,具有文化的“姓氏”标识。由于受社会文化的局限,在不同的文化圈内,人们对音乐的声音、概念、行为的理解截然不同。作为某一音乐文化圈的“局外人”对此文化圈内的音乐在感性经验和理性认知上都存在着难以打破的文化 “隔膜”。   音乐美学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和多元主义的对立,表现了当下音乐美学研究者所依赖的哲学基础的不同。从理论本身看,两者对当下的音乐美学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者都有着特定的理论视角,谁也抹杀不了谁。然而,作为两种不同的哲学观和方法论却都有各自的局限和不足。   多元主义音乐美学观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知者”,所以,任何音乐美学理论都是个别的。所谓“音乐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站在“全知者”的角度来说话[3]730。而本质主义音乐美学观认为多元主义有其特定的理论出发点,但问题是:作为多元中的一元的界限在哪里?多元音乐文化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3]462从两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我们能看出本质主义和多元主义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取向,但缺陷也是存在的。到底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呢?这的确是当下音乐美学研究中应该好好考虑的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