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看音乐教育存在问题.docVIP

从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看音乐教育存在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看音乐教育存在问题.doc

从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评比看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摘要:江苏省中小学音乐教研室于2010年5月17日至5月20日举办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小学组)评比活动。从比赛可以看出,选手都是女性教师;教学基本体现新课改精神,成果丰富。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建议:用人单位在师资选用上能对男性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师范学校音乐教师也应加强教学法运用,加强实践研究,加强合作精神;更要加强师范学校与中小学之间的互动学习。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课;高师音乐教育      日前,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小学组)评比活动浓重谢幕。笔者有幸获得一观,收获甚多,现略述一些观感。   一、男性音乐教师严重缺失   比赛当天,放眼望去,整个礼堂被挤得满满的,能见到的一点空地也就是比赛老师脚下的那点地方。与此不相称的是“万花丛中几点黑”,百号人中仅两三位男性。如果笔者没判断错的话,就是这几位男性还仅是评委和摄像人员。那壮观的场面真可谓是“娘子军”聚会。如果不是讲台上教师与学生的热情互动,笔者还真以为走错地方呢!显然,男性教师如此稀缺不得不令人深思。应该说,中小学教师性别失衡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如何吸引男性从事低幼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全球性课题,其中音乐教育领域尤甚。诚然,女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确实有独特的优势。如女教师的温柔的性格很容易使儿童获得母亲般的慈爱;女教师注重外表的美丽很适合儿童的审美观;女教师还很“细心”“耐心”等。但男教师也有优点。社会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在发展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外部环境中不同性别成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1]。男性在认知、情感、意志、言语及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心理行为特殊性,这将非常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等。可见,男性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风景。对此,建议中小学用人单位今后在师资选用上能对男性教师给予适当倾斜。   二、音乐教师的“舞”功太“强”   “舞台”上,一个一个参赛选手的表现真是精彩纷呈。有的抓住儿童好奇心理,借用动画片中特别吸引儿童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有的把握儿童多动特征,运用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理论充分引导学生用动作来体验和表现音乐;有的利用儿童母语学习规律,把民族数板艺术与奥尔夫的声势教学手段相结合,加强节奏训练。如此丰富的教学真是不胜枚举。从总体上看,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按照音乐新课标的要求,充分体现音乐课的特殊规律进行施教的。但笔者发现也有一些选手也还存在一些老问题。如有一个选手教《鸭子拌嘴》欣赏部分时,说道,“拌嘴”就是“吵架”,并以此为依据对乐曲的内容作“吵架”式的解读,还让学生三次按照乐曲的意境表演“吵架”,进而推论说这首乐曲能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作者的教案中的教学目标用语),显然,这种按照标题并带有教师主观意愿的曲解式欣赏音乐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还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还停留在“表演”上,缺乏深入理解。如有些教师经常用“考考你”这个口头禅来提问。“考”这个字在中国是有特别的文化内涵的,它无形中包含着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意义。常用这样的话很难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总之,表演成分还是多了些。当然也 不全是不好的一面,“舞台”下,一个个观众的表现是“窃窃私语”。因为来的晚,所以我只能站在最后面一个墙角,离得远有干扰声就听不清主要声音。听到有人“窃窃私语”影响我听课,开始我是有点生气,当我正想生气地去警告那些人的时候,我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身边的一个年长的教师,她在密密麻麻地记着什么,主体是黑色的墨迹,旁边是红色字迹,有的地方还有绿色的符号。我顿时心中升起一种敬佩之感。再侧耳细听一些“私语”,只听其中一人说:“这个地方设计的不错!”,另一个人似乎在说:“要是我的话,我会……”(耳朵听不清具体内容)。我心里想:“我幸亏没去干涉她们,否则多没礼貌啊!”。随着听课的继续,我还发现有一部分教师进进出出,后来才知道,这些教师在“赶场”,原来对面还有一个中高年级赛场,她们似乎想把比赛都装在脑子里。我忽然在想,我们有些高校的研究人员老是在指责中小学教师不搞科研。我估计他们说话的依据可能是觉得中小学教师没有像他们那样,进行“书斋式研究”。用后现代的观点来看,相对于“书斋式”研究,这种重视实践的学习与积累难道不是在研究嘛?此外,我还看到台上台下的联系密切,台上每一位教师教学时,总有相应几个人在最后面忙一些什么。比如调试一下音箱的方位、音响;比如对着台上不时会做一些口型,提示播放的乐曲声音的音量;比如发放一些资料等。好像是“援军”在“助演”。我从他们严肃的神情中仿佛看出一些什么,这似乎不是一个人在“作战”,这是“两军对垒”,这似乎也不仅仅是各地教研员在较量,更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在“展示”。这不就是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嘛!有这样的团队精神,也不难想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