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天华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doc

刘天华对现代二胡艺术的贡献   摘要:刘天华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作曲家、民乐演奏家、音乐教育家,在近现代二胡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开拓了二胡艺术的新道路,丰富了二胡艺术的表现手段,促进了二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给二胡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本文从二胡创作、演奏及教学三个方面来论述刘天华的贡献,这对现代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创作;演奏;教学      刘天华(1895――1932),中国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宝珊曾热心发展新教育,在家乡创办了一所新学堂“翰墨林”小学。刘天华自幼受到新式教育的熏陶,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融西洋铜管乐。1912年去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为乐队的管乐手,就此萌发了终身从事音乐事业的志向。当时,他不仅对西洋铜管乐的吹奏比较熟悉,并开始自学钢琴、小提琴、音乐理论等。1915~1922年在江阴、常州等地中、小学校任音乐教师。从此,他对民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多方面向民间音乐家及艺人学习。如1917年向名师周少梅学习演奏二胡、琵琶;1918年向琵琶家沈肇州学习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1919年求师学习古琴等。1922年被聘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其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科(后改为女子师范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教授琵琶、二胡。在此期间,仍不断地向民间学习“大擂拉戏”、昆曲等。同时还向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还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知识。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1932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时年仅37岁。   刘天华一生的艺术理想和实践,即“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将二胡作为实现其“国乐改进”理想的突破口。在二胡音乐创作实践过程中提出“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的思想。20世纪20年代左右,我国的新音乐文化建设还处于摸索、初创阶段,刘天华在艺术发展的道路上的旗帜如此鲜明,实不多见。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在二胡艺术中所作的贡献做以论述。   一、在创作方面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3首、丝竹合奏曲1首,以及二胡练习曲一套47首、琵琶练习曲一套15首。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二胡曲《病中吟》(又名《安适》)初稿,作品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其后,他创作的《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曲》,1932)等二胡曲,以委婉动人的旋律,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黑暗社会中苦闷、彷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的心情。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月夜》(1924年完成初稿),《闲居吟》(1928)《光明行》(1931)和琵琶曲《改进操》(1927),音乐情感清新明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前途的希望和信心。   在创作手法上不断体现出新的艺术风格,从作品的形式结构上讲,一方面保留了体现我国民族音乐特征的多段连缀的结构特点和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另一方面,大胆吸收了西洋器乐曲创作典型的、以主题音调的重复、移位重复、扩展、对比等乐思展开的原则,主题部通过“呈示、展开、再现”等三部性结构原则,或主体部通过种种装饰性的变奏手法给以扩展的结构原则。这些使他在创作中既保持了民族精粹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新的、西洋作曲技术,比如在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作品中运用了西洋的三部性结构原则和转调手法;在二胡曲《空山鸟语》中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音乐活泼生动;在二胡曲《苦闷之讴》中采用了西洋的“装饰变奏”的手法来展开基本乐思等等。在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一方面以我国五声性调式为创作基础,一方面大胆吸收了西洋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调式,甚至在二胡独奏曲《悲歌》中还用到了半音进行。在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相关的记谱法的改进,刘天华既坚持体现民族风格韵味、适应一般的习惯记谱,又根据作品需要大胆引进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法,如在二胡曲《烛影摇红》中大胆运用了我国传统音乐较少见的八三拍和八十二拍,其他乐曲的记谱尽管沿用了工尺谱,但他参照西洋简谱的记谱方式做了改良。由于刘天华熟悉二胡这一乐器的民族性能,又大胆地吸收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所以作品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在演奏方面   刘天华选择二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