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ocVIP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doc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汉画像石在画面境界的表现和创作手法的运用上都充分体现出古人对和谐思想的理解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儒家、道家等在汉代思想领域占据主要地位的学派都崇尚和谐,并纷纷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提出“天人合一”、“仁义”、“中和”等主张。这些观点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汉画像石 和谐 人 自然 社会      汉画像石是汉代人刻在墓室、祠堂上的装饰石刻画。被称为“河南的敦煌”的南阳汉画像石是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尤其是其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对于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的意义。      一、汉画像石中的和谐特征      汉画像石作为坟墓艺术,既要实现生者和死者的精神沟通、情感联系,体现人性的价值和尊严,又要展示其作为独特艺术的美学价值。因此,无论是题材、画面,还是创作理念、表现手法都要达到一种圆满。“和谐”,作为主题和表现形式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汉画像石艺术创作者作为汉代文化精神的直接观察者往往不遗余力,倾其所能,力求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一)画面境界的和谐表现   1、人与兽、神和谐共存。南阳汉画像石有许多是人首兽身、人神异质同构的题材。在这样的画面中人与动物(或幻化的神兽)好似亲密的伙伴,如“羽人”带着翅膀与禽类相伴翱翔于天地之间;再如神兽、门吏画像中,上刻二神兽,下刻二门吏,神兽与门吏共同拥有一方空间。在这里,人与兽自在、融洽地共生共处,人与神亲切、和谐地相依相伴,表现了汉代人们视玩物为一体,驾驭自然的气度和心态。   2、人与人和谐共处。唐河针织厂汉画石墓像上,厅堂内一组主人端坐,侍从相伴;一组伎优倾情弹奏;厅堂外左侧主人在拜谒,右侧乐伎在弹奏。整幅画面人物心态平和,秩序井然,人与人在共拥的环境之中,安然、和悦地生存。   3、人与环境和谐共融。发现于石灰窑村汉化石墓的墓门画像,建筑、动物、植物、人物组成非常和谐的关系。整个画面敞宇高堂,墓室主人借助于巍峨的建筑、青松、伎舞、羽人、凤鸟的陪衬,表现出雍容优雅的风度,体现了祥瑞自然的气氛。   (二)创作手法的和谐运用   1、材料工具的自如运用。汉画像石以石料作为画面的材质,工匠利用石质本身的纹理,以刀代笔,在坚硬的石面上运用各种刻制手法,如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地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等,创作出和谐的艺术画面。如“荆轲刺秦王”整个石面质地粗放,且有道道裂痕,创作者依据石料的天然状态,运用或长或短、或深或浅的刀法,依次把荆轲、秦王、秦武阳的外部形象轮廓和身体内部细节表现得惟妙惟肖,从而达到石面肌理与人物性格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2、空间环境的和谐布局。汉画像石中的一些画面将神灵、怪兽与人物放置于交融的空间,迟复之间,静谧的幽冥、神秘的天国与喧闹的人间,相互融入、比衬,和谐共处,表现出创作者对宏观和微观、神界与人界的把握程度。另外还有些汉画像石注重空间环境的和谐布局,如“河伯出行”画像石,河伯端坐车中,两仙人前行,四鱼套前,两鱼护后,两侍骑鱼相随,洋溢着神话般的仙境。画面主题鲜明,布局匀称,把同一内容的图像集中于一个画面,注重整体效果,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   纵观汉画像石,无论从手法还是构图上都表现出汉代民众心境的平和,对理想王国的向往,体现出汉代坟墓艺术创作者的审美追求,渗透出深厚的和谐意蕴。这种意蕴并不孤立于汉画像石之中,而是蕴含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思想。      二、汉画像石中的和谐思想及渊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所谓“和”,本义是“声音相应”,形声字。《说文》“和,相应也。从口,禾声。”《广韵》“和,声相应。”“谐”有相互协调,相处融洽的含义。“谐”与“和”两个字叠加在一起,“和谐”常以“和”的范畴出现,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互相协调。作为古代文化主体的儒家、道家等学派关于“和谐”都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天人合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代思想家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法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要求。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达到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2]   儒家对天人合一观念进行了许多阐发,孔子在承认自然存在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同时,还主张“钓而不网,弋不射宿”,[3]要求人们爱护自然,反对竭泽而渔和毫无节制地从自然界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