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树上的花蕾.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友谊树上的花蕾.doc

友谊树上的花蕾   翻阅新出版的《丝路盛开友谊花》,看到我国前驻叙利亚文化参赞王贵发同志回顾中叙两国文化交往的文章中提到,他1998年去叙利亚履新时,曾专门去看望首位毛主席诗词的阿拉伯文译者、叙利亚著名学者马姆杜哈?哈基博士,不禁思绪翩跹,将我又带回上世纪六十年代,同马姆杜哈?哈基博士相处的日子……   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工作。那时,在国内学习外语远没有今天这样好的条件,加上阿拉伯语的书面与口头语言之间差别较大,初出国门口语与听力往往比较吃力。使馆特意为我们这些初到使馆工作的青年聘请了辅导老师,而那位导师恰恰就是马姆杜哈?哈基博士。   哈基博士当时年近六旬,比我们年长30多岁。他头发花白,体格却十分健壮,这大约得益于年轻时热衷于足球及健美体操。他早年留学法国,精通法语、英语,是叙利亚著名的学者。除在大马士革大学任教外,还是海湾与北非好几个国家的客座教授。他学识渊博,著述丰富,除文学作品外,还涉及教育、体育、卫生及社会其它领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封建势力依旧占据阿拉伯社会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不顾保守主义与极端势力的威胁,毅然将他用文学家的浅显易懂的语言写的科普专著《谈性欲》出版了。在当时这本书与埃及著名女作家、女权运动倡导者纳瓦勒?苏阿达维著的《男人与性》、《女人与性》等专著,敢于就人们避讳的两性问题进行科学的阐述,无疑是惊世骇俗的。他说:“我认为文学家首要的职责是维护真理、自由和帮助人们挣脱社会与思想的禁锢”,鲁迅先生曾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比作勇士,在这一领域,哈基博士在阿拉伯世界可算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同哈基博士相处是十分愉快的。那时,我们每人每周辅导两个小时,我总是将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语言上的问题集中起来,向他请教,或就某一问题和他用阿拉伯语交流,以提高用阿拉伯语听、说的能力。那时我们同其他初学外语的人一样,总摆脱不了母语的束缚,说话时习惯用母语思维,再在脑子里“译”成外语说出。说出的话不是按母语的语序、不符合所学外语习惯,就是词不达意。正因如此 ,往往“心虚”不敢张口。而哈基博士总是不厌其烦地鼓励我:“说下去,说下去……”待我说完后,他不是简单地指出表达不完善的地方,而是例举出几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让我对两种语言的差异进行比较,以便尽快掌握阿拉伯语的习惯用法。所以我们都格外珍惜每周同哈基博士相聚的那两个课时,每次都早早地在使馆门口等他到来。   哈基博士是著名作家,当他得知我也喜爱文学,14岁就开始写诗,并已在报刊上发表过近百首诗歌时,十分欣喜。每次辅导时,当解答完我的问题后,还常就中国与阿拉伯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族风习等方方面面同我交流,令我获益匪浅。他也把我当作忘年知交。有一次,使馆俱乐部组织我们去叙利亚南部城市巴士拉游览,在那里第一次参观了巴士拉古城堡。古城堡始建于中世纪,是石砌的,与国内常见的砖砌的高墙、碉楼的古代防御体系迥然不同。城堡内除囤兵的营房、水池、仓库外,还有四通八达的甬道、高高低低的城堞、视野开阔的射孔和无处不在的能致强敌于死命的暗道机关。在以弓箭、刀斧、攻城锤为主要作战工具的冷兵器时代,可谓是“固若金汤”。登上城堡,极目远望,见天边黄沙漠漠,耳畔风声呼呼,可以想见当年人喊马嘶,旗飞剑舞,戈矛相击的争战场面……尽管远古争战的烟尘早已散去,但上世纪六十年代正处在冷战时期,中东以至整个世界仍是阴晴不定。古城堡西望,越过胡兰平原,叙利亚与以色列交界的戈兰高地上,三天两头便响起隆隆炮声。我想,天下并不太平,每一个爱好和平的人都应当警觉,应当在心中筑一座“城堡”。回使馆后,我将这种感受写成一首小诗,同哈基教授会面时,他要我把诗译给他听。译诗是很难的,只能一句一句解释大意。不料哈基博士却饶有兴致地听着,他说:“阿拉伯诗人也曾写过同样的题材,但观察的角度与理念同你写的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你将古城堡同中东及国际时局联系起来,呼吁人人心中都应筑一座‘城堡’,对我们来讲十分新奇。这或许是不同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缘故吧……”他把我译的诗一句句记下来。我当时并未留意,不料再一次见面时,他竟把那首小诗用阿拉伯诗歌的传统格律译成了阿拉伯文。这无异于重新创作,令我十分感动。他建议由他将这首诗推荐给叙利亚或黎巴嫩的文学刊物发表,他认为阿拉伯的读者也会同他一样,对中国诗人从另一个角度描述他们熟悉的古城堡感兴趣。而我却踌躇了。因为出国前,组织上同我谈话时,曾委婉地提出:“你喜爱写作,这不是坏事,但国外人少事多,应当把全部精力用到工作上。”我一直牢记着这话,这次写也只是偶然为之,并不想张扬。倘在阿拉伯报刊上发表,“动静”就太大了。我只好婉拒了。但对哈基博士,一直心存感激。   哈基博士也常给我介绍阿拉伯文学与诗歌。记得有一次,他在谈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拉伯国家在黑暗的殖民统治下的悲惨情况时,随口背诵了阿拉伯半岛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