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张赞臣_医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张赞臣_医案

张赞臣_医案 ============================= 发布时间:2010-05-25 06:37 案一、 乳蛾 戒××,女,22岁。 初诊(1961年3月12日):素有咽痛、胃病史。近两日来恶寒发热(体温38.4摄氏度),双喉核红肿,右侧尤甚,且有白点,吞咽不利,头痛,骨楚。脉来细数。此系风热之邪挟痰为患。治以疏解泄热、化痰利咽。 荆芥穗4.5g 薄荷叶3g(后入) 牛蒡子9g 蝉衣3g 苦桔梗3g 生甘草1.5g 金银花12g 连翘9g 射干3g 挂金灯9g 山豆根4.5g 马勃2.4g 外用: 1、 喉科牛黄散(牛黄、川黄连、黄柏、薄荷、雄黄、西瓜霜、硼砂)漱咽部,日4~5次。 2、 银硼漱口液(金银花、生甘草、土牛膝根,薄荷、硼砂)漱咽部,日4~5次。 上方服2剂后,症情大减,再服2剂而愈。 案二、 乳蛾 梅××,男,42岁。 初诊(1961年9月2日):平素有眩晕之症。五天来咽痛牵引及耳,右侧喉核红肿,颔下亦有结块,发热而不恶寒,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脉滑,苔薄。治以清泄肝火、解毒利咽为法: 挂金灯9g 山豆根9g 白桔梗3g 生甘草2.5g 牛蒡子9g 龙胆草2.5g 杭菊花9g 黄芩9g 黑山栀9g 玄参9g 赤芍白芍(各)6g 炙僵蚕9g 知母9g 外用: 1、 珠黄青吹口散(薄荷、石膏、飞中白、西瓜霜、月石、天竺黄、川黄连、生甘草、飞青黛、珍珠粉、犀黄、梅片)吹喉,日3次。 2、 银硼漱口液,漱口,日3~4次。 服药2剂,症状减轻。继上法治愈。 [按]乳蛾,又称喉蛾,因喉核(即扁桃体)红肿,形如乳头或蚕蛾而名。张氏认为主要由肺胃之火上升所致,故临床以“金灯山根汤”为主方,加减施治而获卓效。由于案一寒发热之症,故诊为复感风热所致,而配以荆芥、薄荷、银花、连翘以疏肝散风热、透表清热;案二见有头晕、两目红丝攀晴等症,故诊为兼有肝火亢盛,而佐以龙胆、菊花、黄芩、山栀之属以清肝泻火。其病虽同,其症各异,故药随症转,而皆能桴应也。此外,张氏还认为乳蛾发于咽关前者易治,如延及咽关后者则较难治。本病务必及早治疗,否则迁延日久,非但喉核肿胀不能退尽,且每遇外感或劳累之后,易于复发。至于乳蛾转为化脓者,在诊断上务必仔细,而采用相应得治疗措施。如未化脓前,宜着重清解,促其消退;化脓已溃者,则排脓务尽;脓泄已清,应再度清热利咽,以杜后患。 案三、 喉痛 陈××,男,32岁。 初诊(1962年8月20日):素有喉痛史,每因劳累辄易发作。四天前,因工作关系,连续二夜不寐,以致咽喉疼痛,有低热。在乘车来沪途中,咽痛更甚,吞咽困难,即至某医院诊治,症情未见减轻。刻形寒发热(体温38摄氏度),头痛,面红耳赤,咽喉干燥作痛,声音嘶哑,痰多粘腻,胸闷,大便五天未解,小便色赤。脉滑数,舌苔根腻。右咽关红肿高突,延及颈部,诊为右喉痈。诊属痰热内蕴、挟肝胃之火上升,急投苦降涤痰、通利泄热之剂。 川黄连2.5g 赤芍9g 炙僵蚕9g 牛蒡子9g 挂金灯9g 山豆根9g 射干4.5g 桔梗3g 生甘草1.5g 黑山栀9g 知母9g 瓜蒌皮9g 玄硝9g(分冲) 外用: 1、 喉科牛黄散,吹厚,日2~3次。 2、 银硼漱口液,漱口,日3~4次。 3、 芙蓉软膏(芙蓉叶、赤豆粉、陈小粉)外敷颈部,每日一换。服药2剂后,大便通,发热退,咽喉红肿亦明显减退。二诊时,上方去川黄连、元明粉,再服2剂而愈。 案四、 喉痈 沈××,女,30岁。 初诊(1962年9月14日):左咽关红肿散漫,痛引耳窍,左颔下亦有核肿,伴发热、头痛,痰多粘腻,吞咽不利,已历一周。脉左细数,右滑数;舌苔腻。乃胃火上冲,痰热内阻,发为喉痈之症。急予泄热消肿。 赤芍9g 丹皮9g 炙僵蚕9g 牛蒡子9g 桔梗3g 生甘草2.5g 射干3g 山豆根9g 挂金灯9g 杭菊花9g 金银花9g 知母9g 黄芩9g 外用: 1、 珠黄青吹口散,吹喉,日2~3次。 2、 银硼漱口液,漱喉,日3~4次。 二诊(9月16日):上药服2剂后,咽痛如故,吞咽不利,左咽关红肿高突,触之未软。上方续服2剂,外用药同前。 三诊(9月18日):左喉痈酿脓已熟,用消毒银针刺破高突处,流出脓液甚多。原去牛蒡子,再服3剂。 四诊(9月21日):咽痈明显好转,咽关肿胀消退,左颔下核肿已无压痛。再予前方去射干、僵蚕,再服4剂,以资巩固。 [按]喉痈,又称喉关痈。因病情严重,来势凶猛,故古称“猛疽”。此病后期每易化脓,故在治疗上早期务求力争消散;若不能消散,当助其泄脓,以图早愈。上述两例,在治疗上均以清热解毒、化痰利咽、凉血消肿未法,是共同之处。然案三大便五日未解,乃热结肠胃,故投以通幽泄热,果能热退、肿消,功效立见;而案四已酿脓成熟,非助以溃破则必将迁延时日,甚至伤正,刺破脓液,遂能痛定、肿除,迅速痊愈。 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