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10.pdf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10.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10.pdf

四川大学 己学浅探究 ——自我本体与宇宙本体之关联 谭寿虎 2015141503031 2016/6/21 本论文主要探讨有关自我人生本体与整个宇宙本体的对象化,对象的绝对化,对象 的融合性,以及非对象的一体化,和人伦日用。 己学浅探究—— 自我本体与宇宙本体之关联 一、 绪论 己学之宽广如一浩瀚海洋,学生浅薄的知识与世界认知并不能使学生如 鲲鱼一般在这无垠之海畅游,只得如蜉蝣一般在近岸取得些许水滴。 就于先生的论文《“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为 基,做些许有关宇宙本体与自我人生本体的探寻与思考。学生学识不深,错 漏之处必不可少,还望先生海涵。 本论文主要研究有关自我人生本体与整个宇宙本体的对象化,对象的绝 对化,对象的融合性,以及非对象的一体化,以及部分从宇宙人生到人伦日 用的简要探讨。 二、 正文 (一)宇宙与自我的相容性——对象的非绝对化 如同我们所知道的,从唯物科学看待宇宙与自我——宇宙是 天地万物的总称(《辞海》),这天地万物既包括我们脚下的地球, 也包括在这苍穹之上的群星。宇宙的在科学上的含义已经变为一 个由一切能看到的不能看到的物质以及时间与空间的一个大集合, 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即是我们所生活之域,即为宇宙。 那自我呢?在生物学上,所谓的自我不过是一个个细胞以及 细胞代谢产物堆积起来的个体。而细胞的构成,则是那些微小元素 的结果。 所以,纯粹从科学的结果来看,自我与宇宙都是由微小元素构 成——自我与宇宙有着强大的相似性与相容性,亦或者说相融性。 自我与宇宙拥有相同的来源,她们在物质上是一体的。 但是物质的同源并不代表着精神的一体,自我与宇宙始终是 两个隔离的个体。我们无法感受宇宙的思维,宇宙也是同样。 正如南宋词人辛弃疾所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 如是。”(辛弃疾《贺新郎》),词人永远不知道青山的思维,只能猜 测“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到底是不是,谁也不知道。 自我与宇宙永远相容,却又相离。 然而精神上的隔离却不能阻挡精神上的相容。那层薄薄的隔 离屏障下,是两个可以相合相容的精神。 在东方哲学中,‘宇宙,还有更高的韵味,它往往可能寄寓着 先贤们对于道的领悟与探索。 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灟灟,故曰太昭,道始于虚霩,虚霩生宇宙, 宇宙生气,气有涯垠,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淮南子·天 方训》) 横四维而含阴阳,紘宇宙而章三光。(《淮南子·原道训》) 虽然在古文中,宇宙往往只是无限时空的含韵,但是正是无限 时空孕育了天地万物,她是道的衍生与探寻。 中华哲学的核心思想:无分,觉解,间接。 东方文化里,无论是儒释道哪一家,对于道的追寻似乎都殊途 同归,孟子有天人合一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孟子·尽心上》),老子有道法自然(“域 中有四大,而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佛家有参禅,何谓参禅?不过悟道。佛是具象化的, 人格化的‘道’,在漫长的演变中,即使是佛的‘人格化’也被渐 渐同化,所以佛万行皆有其道理,万言皆含道理,佛本身的就是道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