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 9.pdf
期末论文
题 目 己学之“元”
学 院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专 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贺梓文
学 号 2014141011027 年级 2014 级
指导教师 麻尧宾
1
己学之“元”
绪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儒学中“己学”的提出与发展是对儒学的发展,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构造具有重大意义。“己学”以“一己遍照”为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
人生面。“己学”从易本体论演义,综合宋以来的主理、主心、主物三系的为己精神,建立
起物、心、理三元的不离不杂的本体构造。己学中的本体亦即元是己学中的重要概念,在主
体性与道德性的讨论与阐释中,本体即宇宙与人生的本根和本然的存在是对儒学生命科学的
境界论、本体论和功夫论的有机统一的关键。
正文:
一、“己学”与“元”之我见
何谓之己学?“己学”乃“切己之学问”。己学者,以“一己遍照”为“己学”
的全幅的统摄,贯穿“己学”思想中的宇宙面及人生面。’ “己学”着重点在于宇
宙面与人生面本体的构造和实现;而本体的构造和实现又在于物、心、理三元的
不离不杂。
“一己遍照”中“己”即是自我,宇宙有一个最根本的本根之体,乃是宇宙
自我的本根之体,宇宙的一切事物皆有它发展而来,同时具有了不同的殊相,称
之为照体。“遍”者,或谓无时无处,或谓无处不在,亦或谓之宇宙,宇,元一
贯穿空间形态,“宙”,元一贯穿时间形态。“照”一方面在完整地体现自己特
点,但同时又存在于整体之中。“照”,或谓由宇宙面的本体下落至人生面的本
体,或谓由人生面的本体挺立至宇宙面的本体,亦落在物、心、理的不离而不杂。
“照”体现出元的具理、具心、具物的三重属性。
何谓之元?元者,始也。从一从兀。 《“己学”发略: 本体的综合构造与
儒家的生命哲学》中:
《易》中谓之“元”者,盖即是宇宙生命的资以为根底焉:“始”“首”
“长”“善”诸义。
以“元”为“本”,综合了“始”“首”“长”“善”诸义:“本”者“根”
义与“本”者“体”义;以动词云“体”,一谓体觉、体知的“体”,一谓体势、
体用的“体”。
2
由麻尧宾先生之言而可知:元者,谓之“体”亦或“本”,一者谓之宇宙之
元,一者谓之人生之元,一者谓之本根之体,一者 谓之本然之体。
元者,或谓之天地之始,乃宇宙本源之所在,又有“气之始”、“理之始”,
或谓之“首”,已有理 、心、物不离不杂之态,规矩约束万事万物之所在所行,
或谓“一”,亦或西方所言之不动之动,宇宙之绝对、唯一、永恒的“一”,亦
可比之为上帝,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无所不晓,无所不能。
二、由心、物、理得元之观解
(一)以心为本
《传习录》曰:“凡知觉处便是心”。亦谓:“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王
阳明以心为本,阐释天地之元,盖落在“善”。《王阳明四句教》曰:“无善无
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无善无恶就
是没有私心物欲的遮蔽的心,是天理,在未发之中,是无善无恶的,也是我们追
求的境界。这也就是心学中对宇宙与人生之元的初始阐述。元者,善也。心学中
的无善无恶即是元的最初始形态,善是元的绝对存在,即绝对。宇宙面与人生面
的元在何处?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此“我”即为宇宙。
(二)以物为本
气是“元”的唯一实体,而不是心外无物。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
的实物,一般原理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先
有具体形器,后有抽象观念。故而,由得“元”之释解,元者,谓之为天地万物
的绝对、唯一的客观存在。道家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不仁即是
以物为本体系中的宇宙本体(元)的状态。
(三)以理为本
二程提出天即理的理本论哲学,以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而朱熹则以理
为本,气为具。理即是本,此处的“本”指本元中的本然之体,《论语》云:
“本应道而后生”,即本体论、工夫论、涵养论三层含义,这三者之间亦是一种
不离不杂的关系。本然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