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先秦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先秦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pdf

先秦时期的中医养生学发展概况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 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为与上古时期区别,以夏朝的建立 作为其上限。 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经过殷、商到周,奴隶制得到较大发展。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相应发展,其突出的标志是知识分子 数量空前增加,出现了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在先秦的 学术争鸣中,人们关于世界本源、生命学说及人生现象等方 面,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由于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 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在养生保健方面,则 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 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 一、先秦养生思想 先秦诸子也正是在探讨自然规律及生命奥秘的过程中, 提出有关养生思想观点的。诸子论述甚众,难以求全,现仅 就易经、道家、儒家、杂家等有代表性的学术思想,作简要 介绍。 (一)周易 《周易》是我们祖先生活及生产斗争实践的产物,是对 自然界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总结。它蕴藏着深遂的思想, 以阴、阳来阐述宇宙间事物的变化规律,即所谓:“一阴一 阳之谓道”。宇宙万物时刻在运动着、变化着,天体的运转, 地壳的变迁,四时寒暑,昼夜晨昏的更替,无一例外,人亦 如此,《周易》将这种变化称之为 “变易”。然而,这种变化 无论在宇宙,还是人体生命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 律是客观存在,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识而改变。因而,《周 易》将这种规律称之为 “不易”。了解了变易与不易的基本 规律,就可以知道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渐变及突变的动向, 因而可以遵循、掌握它。《周易》称此为“简易”。故《易· 系济上》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现于 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 生之说”。《周易》着眼于宇宙天地,立足于人类自身,以求 得在认识宇宙运动变化规律中,探讨生命的奥秘,从而懂得 生与死的缘由和规律。 《周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穷天人 之际,探讨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机理,进而阐明 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这种学术巴想,也直接影 响着祖国医学理论。诸如:阴阳学说,天人相应学说等等, 即源于易理。养生学中,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等 原则,亦源于易理。故自古以来,即有医易则通之说。《周 易》立论的目的在于掌握自然变化规律,着眼于自身的安危, 强调审时度势,顺应自然,力求主观与客观的协调统一,以 防患于未然。恰如 《易 ·系辞下》所说:“君子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惧以 终始,其要无咎,此之循易之道也”。这种居安思危,未变 先防的思想,正是中医养生思想的理论渊源。 (二)道家养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是以老、庄为代表的。他们 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 环的规律。自作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 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就是关于 “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 动符合自然规律,即 “是谓深根,固抵,长生久视之诺,才 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思想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 “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 促进。较简述其大要。 1、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 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谓的 “少 私寡欲”,因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宜“致 虚极,守笃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其 根,归根曰静”。人之神静,有如浊水,静之徐清。《庄子· 天道》云;“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动则无为,……无为则 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这种清静无为以养 科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 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 归真返朴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 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 衰老。“柔弱者,生之徒”(《道德经》)。如果经常处在柔弱 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 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归真返朴”。 3、形神兼养 在于养生倡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