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PDF
国际政治研究 2008年 第 2 期
地缘学的发展与中国的地缘战略
———一种分析框架
潘忠岐
内容提要 根据地缘学研究在内涵和外延两个维度上的新发展 , 中
国的地缘战略应包括地缘政治战略、地缘经济战略和地缘文化战略三个
部分 ,每个部分都应从全球 、地区和周边三个层次上地缘空间的实际状况
出发 , 明确界定中国的核心地缘利益 、主要地缘威胁与挑战以及应对地缘
威胁与挑战的战略手段 。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特性在于内外结合 、由内
而外 。在周边层次上 , 中国地缘战略应强调以统一 、发展 、稳定为基本取
向 ,在地区层次上应突出以合作 、稳定 、整合为基本取向 ,在全球层次上应
突出以和平 、合作 、和谐为基本取向。总体上 , 中国应结合地缘空间与地
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 ,制定和推行合作性参与地缘战略 。
关键词 地缘学 中国 地缘战略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
文化
正如任何一个建筑都需要切合实际地理条件的设计图纸一样 ,任何一个国家
都离不开切合实际地缘空间的发展战略 ,像中国这样的地缘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大
国尤其如此 。陆伯彬曾发人深省地指出: “尽管很多因素有助于形成大国地位 ,包
括经济发展和技术与教育水平 ,但地理决定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大国地位的前提条
①
件 ;它决定哪些国家能够成为大国。”中国无疑具备成为大国的地理条件 ,但要真
( )
潘忠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 邮编 : 200433
本文为复旦大学倪世雄教授主持 的 2006 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目
( 05JZD00040) “我 国的地缘政治及其 战略研 究 ”和作者本人主持 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 学规划课题
(2006B GJ006) “马克思主义 国际体系理论与中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7 年度规划基金项 目
( 07JA GJW 00 1) “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参与 、受益和影响 ”的阶段成果 ,特此一并致谢 。
① Robert Ro ss, “The Geograp hy of the Peace: East A sia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 ry ”, In terna tiona l S ecu rity ,
Vol23 , No4 , Sp ring 1999 , pp 81—118.
21
国际政治研究 2008年 第 2 期
正崛起为一个公认的大国 ,还需要有一个恰当、有效的地缘战略 。因此 ,如何构建
中国的地缘战略是一个不可轻视的大问题 。为此 ,本文从地缘学的新发展出发 ,围
绕中国地缘空间的特点、地缘战略的结构与内涵以及地缘战略的特性和取向 ,提出
一个总体性的分析框架 。
一 、地缘学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寓意
一提起 “地缘 ”,人们自然就会首先联想到 “地缘政治 ”和 “地缘政治学 ”,联想
到德国学者豪斯霍弗尔的 “生存空间论 ”、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的 “海权论 ”、英国
地理学家麦金德的 “陆权论 ”、杜黑和格雷厄姆的 “空权论 ”、美国国际关系学者斯
皮克曼的 “边缘地带 ”理论 ,等等 。人们进而还会联想到法国维达尔地理学派及其
地缘政治或然论对传统地缘政治决定论的批判 , 以及当代经济全球化对地缘政治
①
理论的巨大挑战 。 有人由此对地缘政治概念和地缘政治研究提出质疑 ,甚至认
②
为冷战结束 、信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将地缘政治扫进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