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PDF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学报 ,第 13 卷第 3 期 ,2001 年 9 月
Journal of Hangzhou Institute of Applied Engineering
Vol . 13 No . 3 , Sep . 2001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从《论语》谈提高大学生素质
叶 晗 蔡敏之
(杭州应用工程技术学院 杭州 310012)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文章通过对《论语》这部中国传
统文化经典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联的分析 ,指出《论语》等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华的作品 ,
至今仍然有其重要价值. 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要充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倡导大学生
阅读优秀文化经典 ,是增强民族 自豪感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良好途径 ,也是我们培养
2 1 世纪人才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论语 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 1
知识经济端倪初现 ,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 因而高校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专多能 ,博
学多才的通才教育已提到议事 日程上 ,“创新”也频频提为校训 ,培养德才兼备 ,能工 、能商 、能将科
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能善管理的复合性人才[ 1] ,是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目标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 ,
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素质教育. 自党的十五大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提
高教育质量的教育任务后 , 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其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形
成共识 ,许多专家也提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素质的影响.
在教育学上“素质”是指人在禀赋的基础上 ,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所获得的稳定的 ,长期发挥作
用的基本品质 ,包括人的思想 、智能、人文 、身心等综合品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高等教育受
“科学主义”或叫“技术主义”的影响深刻 ,功利性 、实用性倾向非常严重 ,从而大大弱化了对大学生
人文素质的培养. 我们在鼓励学生掌握高新知识 ,领取通向2 1 世纪的一张张通行证的同时 ,应对大
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和发扬 ,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
一般说 ,文化传统包括价值观念 、思维方法 、行为模式 、情感态度 、知识经验等基本成份 ,其中价
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处于深层核心地位 ,对其他成份起深层次制约作用[2 ] .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
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 中国也不例外 ,而高校学生对精华和糟粕自有区分能力 ,但现在的大学生 ,
特别在理工科学生中一些专业知识较优秀的学生 ,在专业知识考分的竞争中 ,缺乏豁达的胸怀 ,而
陷入狭隘、自私的心境中 ,从而对人类创新思维的本能以自我压制而难以开发 ,而中国优秀传统文
化蕴含了如何学习、如何做人 、如何做事的哲学理念.
在传统文化中孔子思想博大精深 ,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至今在世界上长兴不衰. 孔子思想与当
收稿 日期 :2000 - 09 - 25
第 3 期 叶 晗等 : 大学生素质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 39
前高校大学生素质有什么关联呢 ? 我们认为儒家学说与其说是哲学 ,毋宁说是关于如何做人 ,如何
建立社会秩序的理论. 2 1 世纪必然将是一个更加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 ,社会的和谐和进步的时代.
高等院校为 2 1 世纪培养人才必然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 目的. 因此 ,孔子以人为本建构的理论
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仍然有借鉴意义. 在当前推行的素质教育中 ,要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
习 ,增强民族 自豪感 ,培养出一要爱国、二会创新的人才.
《论语》中表述的仁学精神 ,君子的理想人格和审美的人生观 ,成人观 ,求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等
对当今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极具现实意义.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的内核.
1 吸取“仁学”精华 ,学会关心人 ,关心社会 ,培养胸怀世界的高素质人才
“仁”是孔子儒学精神的核心概念. 在《论语》中约有 105 处写了“仁”. “樊迟 问仁. 子曰: ‘爱
( )
人’”. “孝悌也者 ,其为仁之本欤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