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生豪莎士比亚翻译历程.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朱生豪莎士比亚翻译历程

朱莎十年不了情 一、译莎背景说 二、译莎过程说 三、译莎动力说 四、译莎后世影响说 译莎背景说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1934年10月 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28日 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宣言》。 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形成了全国人民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朱生豪当时之状况 1933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参加《英汉四用辞典》的编纂工作,并创作诗歌。写有诗集多种,均毁于战火。同时还在报刊上发表散文、小品文。 在十里洋场,目睹帝国主义分子对同胞的态意践踏和蹂嗬,特务暴徒对进步文化工作者无故逮捕和血腥镇压,朱生豪仿徨,苦闷,债激之极,给宋清如写信说,“之江毕业,我原以为自己该是Gentleman,没想到现在我竟是瘪三,是虫穿、是猪锣,甚至是瘦得吃不得的猪锣。” 1935年,上海称之为翻译之年。朱生豪对莎剧饶有兴趣,曾反复钻研,经前辈同事詹文浒鼓励,打算译出莎士比亚全集。经世界书局同意,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翻译,支取每千字2元的稿酬。 朱在给宋清如信中说:“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译成功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我这两天大起劲…。是年,朱开始的自己艰辛而幸福的十年译莎之路。 译莎过程说 1935年春,开始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准备工作。 1936年8月8日译成莎剧《暴风雨》第一稿。此后陆续译出《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9部喜剧。 7月,“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民族解放成争开始。 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八·一三”战争爆发。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朱生豪逃出寓所,随身只带一只小藤篮,内装牛津版莎氏全集及部分译稿,连衣物用品均未带出。第二天,窝所被烧毁,书局也为日寇强占作为兵营,已译出的几个本子也毁于一旦。 1939年冬应邀入《中美日报》社任编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日报》被日军查封。朱生豪混在排字工人中逃出,丢失再次收集的全部资料与译稿,1942年5月1日与宋清如在上海结婚,6月与妻子去常熟岳母家居住,至年底补译出《暴风雨》等9部喜剧,把译稿丢失的莎氏喜剧全部补译完毕。 在仅有两本工具书的情况下,译出了莎士比亚的几部重要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哈姆莱特》等。同年秋,健康日衰,但仍握笔不缀。又次第译出莎氏全部悲剧、杂剧,以及英国史剧4部,连同喜剧在内,共31部。 带病译出《约翰王》《理查二世》《理查四世》等4部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五世》第一,二幕。 1944六月,确诊为肺结核,卧床不起。不得不放下已经开始译写的《亨利五世》译稿。 朱生豪自知病情严重,已看不到抗战的胜利,又无法译完莎氏全集,悲痛万分。他激愤地说:“早知今日,就是拼死我也要译完莎氏全集。” 朱说:“夫以译莎之艰巨,十年之功不可云久,然毕生精力,殆已尽于兹矣。” 12月25日,忽然用英语高声吟诵莎剧.翌日,抛下年轻的妻子和刚满周岁的儿子,含恨离开人间,年仅32岁。 学术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程,朱生豪的一生是寂寞的。正如寂寞中可见真学问, 平淡时才可见真性情。朱生豪以他的寂寞换回了译莎的成功, 换回了在中国译学史上不朽的浓重一笔。 译莎动力说 一、兴趣动力 二、爱国思想 三、经济压力 兴趣说 红楼梦英译者之一的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就说过,无论是霍克斯还是他本人,他们之所以愿意翻译红楼梦,使他们工作下去的“动力”即是出于对原作本身的热爱之情。(刘士聪, 2004: 9) 朱生豪之所以执意译莎,当也是源于其对莎剧的热爱(兴趣),他在二十岁之前就选择了莎士比亚,会写诗放弃了写诗,会写文章放弃了写文章,潜心研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用他的话说:“余笃嗜莎剧,尝首尾研诵全集至十余遍,于原作精神,自觉颇有会心。” 爱国说 朱氏译莎除了个人兴趣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动力—爱国思想。对此,朱生豪之舍弟朱文振之说法颇具代表性。他说:“那些年月里,日本帝国主义欺侮中国人民气焰嚣张,而恰好讥笑中国文化落后到连莎氏全集都没有译本的又正是日本人,因而我认为他决心译莎,除了个人兴趣等其它原因之外,在日本帝国主义肄意欺凌中国的压力之下为中华民族争一口气,大概也是主要的动力。”(朱生豪, 2003: 288) 句中“讥笑中国文化落后连莎氏全集都没有译本”一事,朱生豪在写给宋清如的信中专有提及: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