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证证治.pptVIP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痞证证治

痞证证治 陶晓华 2010年11月27日 内容提要 痞证证治概要(五泻心汤方证、旋复代赭汤证、五苓散证、赤石脂禹余粮汤证、痞证的鉴别诊断) 痞证证治讨论。 痞证证治概要 概念 指心下痞闷不适,有涨满,但不疼痛或疼痛不甚为特点的病证。 大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胃肠道疾病。 痞的含义 主要有四: 症状:《说文》:“痞,痛也”。但《伤寒论》中说:“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诸病源候论》说:“痞者,心下满也”。 病名:《广韵》“痞,腹内结病。”《伤寒论》的痞证是指以心下痞为主症的一类证候。 腹内肿块:如167条:“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 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如“但气痞耳”。 “心下”指什么部位? 从本节条文所述症状及治疗用方看,当指胃脘部,即中上腹部。《说文解字》:“心,在身之中”,身体腹侧体表的中心部位当是剑突处,因此,心下当是剑突下的中上腹部。 病因病机 一、表证误下,表邪内陷入里而成(131、151) 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p139,新世纪教材页码,下同) 151条:“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p150) (131上)辨结胸与痞证的成因 阳——有形之邪(如痰水) 结胸 病发于 误下 阴——无形之邪(无痰水) 脏结 (151) 二、胃气素虚,邪气乘虚陷入 饮食因素 情志因素 证候特点 1 特点:痞,按之自濡——自觉有痞塞之感,触诊却濡软不硬。 2 与结胸之鉴别: 结胸——有形之邪内结——心下痛,按 之石硬,脉沉紧 痞证——无形之邪内壅——心下痞,按 之自濡 证治分类 一、热痞证治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54)(p151) 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主证: 心下痞,按之濡——属气痞 其脉关上浮——关主中焦,浮是阳邪, 无形邪热独盛于中焦 以方测证,当有烦热,口渴,舌红苔黄,吐衄血。 治法:泻热开结除痞。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林亿、《千金翼方》注云有黄芩,从其说)。 煎服法:沸水泡三黄,取其气,薄其味,使之利于清上部无形邪热,而不在泻下里实之法。徐大椿:“凡治下焦之补剂,当多煎以熟为主,治上焦之泻剂,当不煎以生为主。” 其它中药泡服法举例。 《伤寒杂病论》特定煎服法 直接用水煎法:使用最多。 去渣再煎: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 米熟汤成:如白虎汤。 麻沸汤渍之:如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 先煎:如葛根汤之葛根,麻黄汤之麻黄。 后入:如大承气汤之芒硝,大陷胸汤之芒硝。 烊化:如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之阿胶。 特定水煎:如苓桂术甘汤以甘澜水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潦水煎。 加酒、醋、蜜等煎:如炙甘草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清酒,苦酒汤用苦酒等。 本方特点: 集苦寒药之大成 分量较轻 开水泡服,不用煎煮 降火——降气——降血——止血 2.论热痞兼表的治则—先表后里(164) (p151) 164条:“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伤寒先下后汗 心下痞——误下后,邪陷中焦(言外之意,还有 心烦,小便黄赤,大便不爽) 恶寒者——风寒在表,尚未全解 (兼发热,头痛,脉浮) 治则: 先解表——桂枝汤 后攻里——大黄黄连泻心汤 3.热痞兼阳虚的证治——附子泻心汤证(155)(p154) 164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热痞“复恶寒汗出” 若伴发热—热痞兼表——先表后里(164) 不伴发热—热痞兼表阳虚—消痞扶阳(155) 三黄——清热消痞(苦寒) 附子——温经扶阳固表(辛热) 煎服法:泡三黄煎附子汁兑入。(寒热异其性,性气不同,而兼收补泄之效)。 配伍特点:大辛大热的附子与大苦大寒的三黄相配,温凉相配,邪正兼顾,用于治疗比较复杂的病证,(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 心下痞—— 大黄黄连泻心汤——邪热壅滞,一般无表证——清热泻痞 按之濡—— 附子泻心汤——邪热壅滞兼表阳虚弱,有恶寒汗出——清热泻痞扶阳 二、寒热错杂痞证治 1.半夏泻心汤证(149)(p156)——少阳证误下后,柴胡、陷胸、泻心等汤的治法。 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