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涉江教案

《涉江》教案 周建忠 《离骚》和《九章》都是以反应屈原生平阅历和政治理想抱负为内容和主题的诗篇,都是略带自传性的政治抒情诗。有人说《九章》是小《离骚》。前人对《涉江》的语言表达艺术有很多评价,我们只有通过分段、分小节才能揭示出《涉江》特殊的语言艺术魅力。 《涉江》共有六十句,我们把它分成四段。 第一段是前十四句,是写流放时的心情,是作者流放生涯的一个精神起点(虽然流放但仍然保持精神上的一个很高的境界); 第二段是接着的二十四句,写流放的行程,每十二句为一层,第一层写流放的行程,第二层写流放过程中的环境。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屈原流放的地点是江南一带,江南在当时是蛮荒之地。从武昌直到湖南越州、长沙一带在当时属于楚国为开发的地区,可以说是非常落后的。据《左传》记载,楚国每征服一个国家就把这个国家的贵族流放到江南一带。《左传》还记载,楚国征服了郑国,郑国的国君把自己捆缚起来并对楚国国君讲,如果自己得到宽恕,愿意流放江南。可见江南一带是楚国流放犯人的地方。汉代的贾谊三十三岁死在长沙。长沙作为现在湖南省的省会自然非常繁华,但在以中原文化为中心的汉代,长沙是低湿多虫之地,是一个偏僻、多病的地方,生活在那里会使人短命,所以贾谊从都城来到长沙之后,情绪非常低落,看到院子里来了一只鵩鸟(猫头鹰),就写了一篇《鵩鸟赋》来慨叹命运多桀,最后三十三岁死于长沙。 第三段是接着的十句,由自然意想转到社会意象,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慨; 第四段是最后十二句,总结明志。 一 第一段是前十四句,是写流放时的心情: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这两句写到了两个有关年龄方面的术语。一个是“幼”,一个是“老”。古代人写年龄的顺序分四段:幼、少、壮、老。古代没有青年的说法。屈原讲自己从小就喜欢穿奇异的服饰,直到年老也没有改变。“服”有三层含义:其一是服饰、穿戴;其次是佩饰,装扮、打扮,也喻指风格和气质;第三是用“佩戴”、“服饰”来表达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人生追求。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两句通过服饰、穿着、装扮来表达自己的人生选择和追求的与众不同,说明自己从很小的时候就与一般人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有自己的人生选择有自己的价值取向,一直到年纪大的时候还没有任何改变。这个“老”具体指多大呢?古人云:“五十始衰,六十将老,七十曰老。”但这里的“老”是虚拟的说法,并不是说自己真的到了七十多岁,而是说即使到了年纪很大的时候也不会改变。“衰”有衰竭、后悔、改变、消退的意思。 这两句诗是屈原在人生道路发生重大挫折时候的人生宣言书。虽然从仕途顺利到被流放江南,但屈原的人生选择和志向没有任何的改变。诗人在开篇千回百转,喷涌而出的只有一句话,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决不改变我自己。”这里面有多重内涵,既有对前半生的回顾,又有遭受挫折的种种苦恼,更有对今后人生选择的宣誓。 这一段描写大多数句子是对句,但也有三句一组的。由于句式形式上的不够工整,自古以来研究楚辞的人都认为这里面有错简,而我认为根本就没有错,因为这是在屈原情绪比较激动的时候表达坚定而又非常执着的情怀,因而或三句一组,或两句一组,从他情感的起伏变化来看这是很正常的。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这三句是对“奇服”的具体描写。当时佩长剑不是武士的装扮,而是代表自己侠义的身份,是一种正义的象征。象李白本不会舞剑但是还仗剑远游。“切云”冠名;“冠切云之崔嵬”,定语“崔嵬”后置,意即戴着高高的切云帽。“被”通“披”;“明月”即“明月珠”,珠宝之一种;“璐”玉之一种。 屈原这三句话对自身形象进行描述,构成了后世怀念屈原的人们对屈原绘画的主要题材内容。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屈原画像唐宋时期的作品,画像的依据就是这三句诗。以此为依据勾画了屈原与众不同、慷慨悲壮、气质高雅的一个爱国志士的形象。屈原是否就是如诗中描写的这样打扮的怪七怪八的样子呢?不少研究者认为,屈原在穿着上可能的确与众不同,但他也不会穿着打扮的太奇怪,这里极可能是用了一种象征的手法来写自己的与众不同。后来终于找到了出土文物的印证,1942年在长沙出土一件战国帛画,画上的人物跟《涉江》中描写的屈原形象是非常吻合的,它说明当时正面的男性形象就是如此装扮。所以后世人们以之为依据勾画出屈原形象还是有所根据的。 第一段中写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就是“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整个社会一片混乱、正邪颠倒、是非不分,没有一个人理解屈原。屈原不仅在楚国都城没有一个知音,就是在少数民族居住的蛮夷之地也难以找到知己。文革中很多高层的文化人被赶到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