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病防治》电子教案.doc-高等教育出版社.doc

《鱼病防治》电子教案.doc-高等教育出版社.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鱼病防治》电子教案.doc-高等教育出版社

《鱼病防治》电子教案 【课题】鱼病基础知识(1) 【教材版本】 《鱼病防治》第三版,陈锦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及病原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疾病的发生2、鱼类病原体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制作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作业布置】1、鱼类疾病的基本概念是什么?2、环境因素对鱼病发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表现?3、寄生物从哪些途径入侵鱼体?寄生后对寄主会造成哪些危害? 【课后小结】 【教学过程】 Ⅰ. 导入(30min): 我国鱼病防治历史、现状、发展趋势,鱼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Ⅱ. 新课 绪 论 一、“鱼病防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鱼病防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主要研究鱼类及其他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流行情况以及防治方法,从而为渔业生产服务。 鱼病的发生、发展、流行、预防和治疗不是孤立的,作为一名鱼病防治工作者,具有动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解剖学、流行病学、水化学、鱼类养殖学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 二、 我国鱼病防治的发展概况 鱼病防治是在养鱼生产的推动下,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养鱼历史很长,关于鱼病的各种记载也很丰富。不过,这些知识大体上只是停留在经验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生物学者、养鱼工作者开始引进国外的鱼病学知识,并对我国鱼类寄生虫进行了零散的研究工作,但未能开展鱼病的系统研究。 20世纪50年代,解决了当时淡水养殖鱼类常见的危害较大的15种寄生虫病、4种细菌性鱼病和1种真菌性鱼病。 60年代,开展了寄生虫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鱼类寄生虫的区系调查。 70年代又开始了鱼类免疫学、鱼类病毒学、病理学、药理学和鱼类肿瘤的研究。 从80年代到90年代是我国鱼病研究发展最快的阶段。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寄生虫病的病原和发病机理已经弄清,并且掌握了有效的防治方法;已对30多种细菌性疾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在诊断和防治上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对于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已从机体水平发展到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从而为进一步研究、诊断、预防和治疗创造了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水产动物的养殖和用药作出了新的规定。我们不仅要继续对水产动物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新的渔药努力研究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为生产服务的同时发展鱼病防治这门科学,而且也需要加强水产动物疾病学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 第一章 鱼病基础知识 第一节 鱼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鱼病:鱼病正是病因作用于鱼体,使机体正常活动被扰乱,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 一、 鱼类致病的环境因素 可概括为生物因素、理化因素、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前二者是主要的,而后者往往又有促进前二者的作用。 (一) 生物因素 鱼病大多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或侵袭而引起的,称为鱼类的病、虫、害。目前已知的鱼类病虫害已有200多种。病原生物的存在,是鱼类致病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病原生物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1传染类生物 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鱼体后,即可引起各种传染性疾病,通称微生物病。这类疾病的特点是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是鱼类的主要疾病 2侵袭类生物 当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甲壳类等动物性病原体侵袭鱼体后,即可引起各种侵袭性疾病,习惯称寄生虫病。 3敌害类生物凶猛鱼类、吃鱼的鸟、水蛇、水老鼠等可直接吞食养殖鱼类及其幼鱼,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如龙虱、水蜈蚣、田鳖、水斧虫等均可伤害幼鱼,甚至青泥苔、水网藻等亦可困死幼鱼。 (二) 理化因素 1、水温 不同种类的鱼及其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鱼类呼吸频率和新陈代谢的改变。水温突变对鱼类也有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幼鱼。 2、溶解氧 水中的溶解氧为鱼类生存所必需。一般情况下,溶解氧在4 mg/L以上,鱼类才能正常生长。一般养殖鱼会因缺氧而浮头,长期浮头的鱼生长不良,还会引起下颌的畸变。当溶解氧低于1 mg/L时,就会严重浮头, 以致窒息死亡,即俗称的“泛塘”。但溶解氧浓度过高,会引起鱼苗、鱼种的气泡病。 3、酸碱度大多数鱼类对水的酸碱度有较大的适应能力,但以pH为7~8.5最适宜。 4、水中化学成分和有毒物质 正常情况下,水中化学成分主要来自土壤和径流,是生物体生活、生长的必需成分,若含量超过一定限度,就会毒害鱼类。至于一些有机农药和厂矿废水中,往往含有较大量的有毒物质,一旦进入水体,会使渔业受到巨大损失。养殖用水必须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见附表3)。 (三) 人为因素 在渔业生产中,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种种原因而诱发的鱼病,统称为人为因素致病,主要表现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