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苏海岸历史变迁.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江苏海岸历史变迁

第四章 历史时期海岸线变迁 主要内容 一、辽东湾海岸变迁与营口的发展 二、渤海湾海岸变迁与天津的发展 三、江苏海岸历史变迁 四、长江三角洲变迁与上海的发展 五、珠江三角洲变迁与广州的发展 一、辽东湾海岸变迁与营口的发展 (一)辽东湾北部下辽河平原: 自古形成大片沼泽。就西汉时代辽东郡所属各县的方位而言,今辽宁黑山以南、台安以西、北镇以东的近海地区空无城邑,其时应为大片沼泽化滩地。唐人描述辽河下游有“辽泽泥潦,车马不通”。自盖县、大石桥(今营口县)向西北,经牛庄达沙岭一线为公元前开始形成的古海岸线。这条古岸线在很长时间内无明显延伸。 大约至10世纪契丹兴起,在西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利用俘掠来的汉人进行开垦,草原变成农田,使辽河含沙量渐增,海岸伸展逐渐显著。明代辽河河口在今营口附近的大白庙子。岸线由此向西,经沙岭以南约25公里,至吴家坟附近。营口在明末清初原为辽河口外一沙岛。以后泥沙淤积,至19世纪20~30年代与大陆相连,辽河口才延伸至营口之外。 (二)辽东湾西部大凌河三角洲和盘锦湾。 大凌河输沙量不及辽河,三角洲伸展缓慢,与辽河三角洲之间形成了北面至闾阳今北镇县西南的浅海湾,现名盘锦湾。海湾以北的沼泽,后来一直存在。隋时大凌河口为望海顿,即今锦县右屯卫,岸线大约在此附近。明代后期三角洲岸线已推进至今锦州东南的蚂蚁屯、四合浦、文字官一线。19世纪末,据地图岸线在头沟、四沟、 大沙沟、 元宝底、南项、狼坨一线。 大凌河三角洲和辽河三角洲间之盘锦湾,随两侧三角洲的发展而逐渐缩小。明代岸线已推展到杜家台附近,东与双台子(今盘山县)、吴家坟岸线相接。杜家台以东、盘山县以南,辽河三角洲西侧仍有小海湾,一直保持至20世纪上半叶。清光绪年间,为排泄辽河洪水,开挖了双台子河,促进了盘锦湾的淤积。1958年后,拦断辽河,分泄营口流路与浑河、太子河等分流,全辽之水均由双台子河入海。原已淤为沼泽的盘锦湾逐渐疏干,成为农田和苇场。 辽东湾海岸历史变迁 二、渤海湾海岸变迁与天津的发展 冰后期后气候转冷,海水消退,海岸线逐渐向东推进。据考古调查,天津附近渤海湾西岸有3条高出地面呈带状的古贝壳堤,自东向西排列。据测定第3条贝壳堤距今3800~3000年,约相当殷商时期。第2条贝壳堤的形成年代,据考古资料,其北段发现战国时期遗址,南段发现唐宋时期文物。而第 1条则形成于宋以后。 渤海湾海岸线的伸展与黄河入海地点的变迁至为相关。自新石器时代以来,黄河长期从渤海湾入海。输送到海口的泥沙不多,在波浪作用下,宜于贝壳堤的形成。东汉以后,黄河改由今山东利津、滨州市一带入海。天津附近泥沙显著减少,海岸线由淤泥质海岸转变为沙质海岸,从而形成了第二条贝壳堤。1128年黄河改由泗、淮入海,从此脱离了河北平原。渤海湾的来沙减少,故又形成了第三条贝壳堤,标志着19世纪中叶前的海岸线。 渤海湾南部海岸,自公元70年黄河改在今滨州市、利津间入海后,三角洲推展迅速。9世纪河口在今滨州市东 70公里。金时置利津县,其东北35公里有丰国镇盐场。12世纪黄河夺淮后,原先三角洲海岸受波浪的侵蚀,有所后退。1855年黄河又改由山东利津入海,新三角洲迅速向外扩展,河口沙洲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海中伸展。近百年来黄河在这一地区造陆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海口的泥沙又由海流向北搬运,在渤海湾西岸第三条贝壳堤外堆积了广阔的淤泥滩。 总结归纳: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 历史时期江苏海岸线变迁 三、江苏海岸历史变迁 淮河口三角洲历史变迁: 12世纪以前,淮河水相对清澈,河口深阔。 之后黄河夺淮入海,河口三角洲伸展迅速。到1700年河口下移15公里,到1776年又下移20多公里。1855年黄河改道,河口三角洲渐退。 长江三角洲成陆图 上海成陆图 四、长江三角洲变迁与上海的发展 距今约 6000~5000年,三角洲大部分地区成为浅海、泻湖、沼泽和滨海低地。长江口在镇、扬以下呈喇叭状,口外一片汪洋。 长江三角湾北侧 :沙洲逐渐形成和推移。南宋时岸线大致在泰兴、狼山、刀刃山、江家镇一线。今海门县东南部和启东县尚未成陆。清朝道光年间,今日北部三角洲面貌基本形成。 长江口南岸,在长期波浪作用下,形成数条西北—东南走向的沙堤,俗称冈身。4世纪以后,孙吴和东晋山地开发使水土流失加快,海岸向前推移。12世纪70年代海岸已抵里护塘。明清以来长江口南岸岸线伸展缓慢。清雍正十一年(1733)南汇知县钦连修钦公塘,大致即今岸线。 上海的发展: 西部早已成陆,相传“春申君”封地。 中部在隋唐时期才有较多文化遗迹出现。唐天宝十年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县)。 北宋,浦东中部成陆。宋末设上海镇。元朝设上海县,明朝60多个城镇。 五、珠江三角洲变迁与广州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变迁:唐朝以后,开发加快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