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二十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doc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二十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渊明诗文赏析之二十二《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因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这首诗是诗人辞去彭泽令归田隐居的第六年(410)写的。短短二十句,写出了诗人收获早稻后的喜悦和庆幸没有横祸相犯的高兴心情。字面如此省净,平平道来,但透过淡淡的外表,看出诗人的情感是那样丰富深厚,真乃振聋发聩之语,读后使人心情无法平静。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诗人的视线并不局限于早稻本身,而在于由此联想到的人生哲理。看似平常,细想起来,大有深邃、丰富的意蕴。人类生计,衣食二字极为重要。物质生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创造物质财富,每个人都有不可推诿的责任。这个道理出自陶渊明之口,尤为可贵。作者首先开宗明义谈了自己的认识: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里用反问句,暗示出当时的统治阶级耻涉农桑,而陶渊明却抛弃官场,转而勉励自己坚持躬耕,不能不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八句包含三层意思。先叙述自己从春天起就从事农田劳作。“常业”,指农务;“岁功”,一年的收成。由于一开春就开始耕作,从未间断,今年的收成看来还不错。字里行间流露出丰收的喜悦。这两句是概括叙述一年的春种秋收。因为这收获是辛勤劳动所得,所以下接对一年来劳动生活的回忆:“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早上带露出去从事田间劳动,晚上背着劳动工具回来。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常业”要“理”,“岁功”靠“勤”,这是一层意思。另外,“肆微勤”,是尽自己微薄的努力。“微”是谦词,说明自己所作有限,然而也是傍晚才回家,可见劳动是辛苦的。那么要做到“岁功聊可观”就更不容易了。这是又一层意思。“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这是第三层意思,本来劳作很苦,而山中霜露既多,又风气先寒,当然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对劳动者说来,就尤其要付出更多的艰辛。诗人在归田的第二年,曾“种豆南山下”,而“草盛豆苗稀”。时隔数载,现在种稻在山中,却能做到“岁功聊可观”,他对“田家岂不苦”想来已有较切实的体验。然而田家之苦,却不可免,因为它是维持生存的唯一手段。不过,这还是好的呢!因为“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即使再苦再累,也还能够暂时求得生存,有一个劳动的环境,大抵没有异患相犯。这两句乃一有力转折,人们不禁想到那些身罹异患的人们是想求“四体诚乃疲”而不可得的!原来这两句诗,是有时事背景的。就在渊明写这首诗的时候,在庐山下面,寻阳一带正处于战乱之中。卢循和官军的战争,从三月打到现在,还没有结束。双方在寻阳地区往来拉锯,战斗激烈,江州刺史何无忌败死。寻阳一带人民饱经战祸,逃亡流散,人命危浅,朝不保夕。所以渊明有此喟叹。萧统说陶诗“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这首诗只谈田家苦,却于无心处忽转出“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两句,真如平地波澜,使人感到它内涵的广阔丰富,才知道对于不少人来说,田家苦还是值得羡慕的。这“异患”二字有很强的暗示性。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这四句是写劳动归来的舒心自在。洗手濯足,在檐下休息,自斟自酌,以散心解乏。躬耕自食,可以心安理得;劳动虽苦,而苦中有乐,没有异患。长沮桀溺隐居不仕,大概是出于此。自己和他们虽相隔千载,志趣却是相通的。这样一想,就顿时心胸豁达,自然结出最后两句:“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这两句诗可以看作是全诗的总括。只愿长久地这样生活,亲身躬耕用不着嗟叹。面对现实,诗人知道,人们生在乱世,很难掌握自己的命运,想长期地过这样辛苦劳动的生活,都未必能遂愿。所以他才说“但愿”。诗人虽然隐居田园,但是,他并没有忘怀现实,这里就明显地反映了他对战乱的态度,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认识。他知道战乱将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全诗写得朴素真切,耐人寻味,通过深秋季节劳动艰辛的描绘,鲜明地表现出诗人以耕为乐,志愿长期参加农业劳动的可贵情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诗的结构层次井然有序,先写对劳动的认识,接着写劳动生活。在写劳动生活这个层次里,先是写早出晚归的情景,接着写归家后息于檐下品酒的生活。在感情的表达上,先是抒发劳作一天后的感受,“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接着抒发自己希望永远过隐居生活的愿望。这样总起来看,诗的题目虽说是“获稻”,而他所获的岂止是早稻而已!他在劳动中总结出了新认识、新体验,从而再次坚定了自己隐居不仕的决心,这是更可贵的精神上的收获。钟惺说:“陶公山水朋友诗文之乐,即从田园耕凿中一段忧勤讨出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