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非洲史复习思考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洲史复习思考题

非洲史复习思考题 埃及和马格里布是如何阿拉伯化的? 宗教上的伊斯兰化。阿拉伯人到来之后,埃及和马格里布的基督教和原始宗教很快被伊斯兰教所代替。在埃及,到8世纪中叶,信仰科普特教的人大大减少,全国人口中大部分已信仰伊斯兰教。马格里布的基督教会到8世纪末已基本上不存在,只有人数较少的一些小团体勉强维持到11世纪。 阿拉伯人在埃及和马格里布推行阿拉伯化。阿拉伯统治者积极鼓励本族人与当地群众实行通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埃及和马格里布的阿拉伯人家庭已不再是纯粹的阿拉伯人血统,实际上是各民族的混合血统了。 阿拉伯语的推广。阿拉伯人来到埃及和马格里布之后,在宗教上和行政上广泛使用阿拉伯语。阿拉伯统治当局陆续宣布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阿拉伯文为官方文字,这就进一步促使当地居民了解、掌握阿拉伯语。 总之,在埃及,到10世纪时,阿拉伯人在全国人口中已占绝对优势。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讲阿拉伯语,奉行阿拉伯文化传统。马格里布的基本情况大体也是如此。那里在11世纪后实现了阿拉伯化,一些保持原有信仰和习俗的柏柏尔人部落退居中部山区或撒哈拉沙漠的腹地。 古代撒哈拉商路对非洲历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与发展。对于中世纪的西非来说,撒哈拉商道是它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新作物的引进:棉花、洋葱、烟草。手工业的发展:纺织、制革。城镇的兴起。西非建筑风格和衣着上的地中海化。 促进了文化交流。伊斯兰教随着商道贸易传到西非广大地区,商队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就传到哪里。很多城市既是商业中心同时也是伊斯兰宗教中心;黑人文化通过商道贸易传入北非,乃至欧洲。 促进了城市和国家的出现。撒哈拉商道所经之处的很多地方,由于为商队服务,逐渐出现了居民点,很快发展成城市,起先是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后来慢慢发展成为政治中心。繁荣的对外贸易使西非城市的统治者聚敛了大量财富,经济实力的强大使其政治势力逐步崛起,国家管理机构逐渐形成。 论述班图人大迁徙及其对非洲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班图人大迁徙起于公元1世纪,到11世纪时大大加快,到19世纪时才结束,前后延续了1800年之久。班图人大迁徙以部落为单位陆续展开,向赤道及其以南地区迁徙,分三条路线进行:东线、中线、西线。 班图人迁徙的原因在于: = 1 \* GB3 ①人口增长的压力。由于班图人掌握了冶铁技术,以及玉米和薯类作物的种植,加速了人口增殖,原先地区已经不能容纳。 = 2 \* GB3 ②北部苏丹尼格罗人激增,不断南下蚕食班图人居住地,被迫南迁。 主要影响: = 1 \* GB3 ①本奠定了今天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民族分布的基本格局,是造成今日非洲大陆民族十分复杂的一个重要原因。 = 2 \* GB3 ②传播农业文化、提高当地的劳动生产力,传播了制铁技术,同时向当地人学习开始兼营畜牧业。 = 3 \* GB3 ③在迁徙过程中与原有土著人相互融合,原始氏族瓦解,建立了一些大的部落联盟、甚至出现了国家组织(古代刚果国,隆达国,布干达王国,莫诺莫塔帕国等)。班图人在赤道及其以南非洲建立过大小不等30多个国家。 非洲的岩画艺术有哪些特点? 撒哈拉地区。该地区壁画的发现量远在南部非洲之上。岩壁画以刻画较多、绘画少,多为写实主义题材,描绘日常生活、战争和狩猎等活动。可以分为水牛期(7000-4000BC)、黄牛期(4000-2000BC)、牧马期(公元前1000年)和骆驼期(公元5世纪)四个阶段。这一分期是基于岩壁画中出现的主要动物类型。 南部非洲:绘画(4500-1500BC)常见于洞穴内,为桑人作品,所绘题材有出猎、战争、日常生活、信仰仪式等;刻画(-6000BC)较少,多半是在露天的岩壁上,有象、犀牛、河马、长颈鹿、水牛等。透视画法的使用。 论述大西洋奴隶贸易及其对非洲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缺) 对非洲社会的影响: 作为强制性的民族大迁徙,一方面: 破坏劳动生产力:劳动力的丧失和比例失调。在奴隶贸易的四百年间,非洲人口毫无增长。被贩卖的黑人都是强壮劳动力,男人比女人多一倍。 沿海社会结构的变迁:经济对外依赖和社会分层。殖民者为了贩卖奴隶在沿海修筑了许多堡垒和海港。非洲居民迁移而来,或成为奴隶贸易的经纪人,或生产欧洲人所需要的产品。这些据点有些发展为城镇,从这些据点向内地延伸的商道也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内部的纷争和冲突:社会动荡和人口下降。各部落之间受到殖民者的挑拨,互相残杀,抓获俘虏,卖为奴隶。一些国王和酋长还违背传统法律,随意将臣民判为奴隶出售。持续的猎奴战争对非洲社会经济的破坏,城镇和村落成为废墟。欧洲的廉价商品冲击了当地的手工业。 种族歧视。黑人在智力和体力上都不及白人。南非有众多歧视性法案的出台,欧非禁止通婚等。 另一方面将黑人文化传播到了世界各地(音乐/舞蹈) 柏林(西非)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国际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