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易理文化研究(三).doc-涪陵区
第三章 理学的构成及主要内容
一、理学的构成因素
理学在宋初虽有孙复、胡瑗、石介为先驱,以疑经惑古的创新精神,给汉唐儒学注入审视的活力,但在之后70年中却没有大的进展,汉唐儒学仍然发挥着因袭的作用,这就使思想文化界显得沉闷枯寂。这种状况在周敦颐出现后发生了根本改变,他开创性地把世界本源当作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和探索,其学说对以后兴起的理学发展有不容低估的影响,被学界公认为是理学鼻祖。黄宗羲、全祖望在《宋元学案》中称周敦颐是“孔孟而后,汉儒止有传经之说。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周敦颐,谥号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复横渠(张载)大儒倍出,圣学大昌。”《宋史·道学传》给周敦颐创立理学学派以极高评价,称自“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下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周敦颐,又名敦实,出生在广西贺州桂岭镇,祖籍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死后朝廷所给谥号为元公,号籍溪,世称籍溪先生。后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著有《周子全书》行世。后,周敦颐在湖南衡阳,四川合州等地任官。1056年,朝廷任命他为四川合州通判。当时合州已有万余户人家,但却没有一所全州的学府,读书人不多。于是周敦颐决定办州学,并动员开明绅士张宗范将私家花园捐出,以办州学,并由张宗范主持学政。州学办起伊始,便广招学生千余人,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天资聪慧,都一并录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周敦颐还遍请天下文人学士来合州讲学,当时盛名天下的苏洵、苏轼、苏辙都应邀到合州讲学。于是,在合州,学子读书蔚然成风,人才辈出,每年都有两人殿试中进士,合州州学声名大振。周敦颐任合州通判五年,政绩卓著。离开合州后,仍对合州眷念有佳,为州学之新建养心亭景观题写“八角亭”三个字,边写边沉吟,“人,贵在养心也”。
周敦颐之所以享誉理学鼻祖崇高称谓,主要表现在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思想,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有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万物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得其秀而最灵。”他还进一步阐发自己的思想,说圣人模仿“太极”而建立“人极”。“人极”即“诚”,“诚”是“纯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过主敬、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一思想,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学术思想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之后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知他“政绩精绝”,宦业“过人”,心中有丘壑,山林之志突显,有仙风道骨,却少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惟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理学造诣颇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颐、程颢送到他门下,接受其教诲。程颐说,他少年因听周敦颐讲道,因而厌倦科举仕途,立志向学。二程后来成为“北宋五子”之称的著名理学家,与得到周敦颐的真传密切相关。南宋学者胡宏对周敦颐的理学思想更是推崇备至,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对他评价特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注释。张栻推心置腹地称他为“道学宗主”。这样他的名声才逐渐大起来,九江、南安、道州、合州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宋宁宗赐周敦颐谥号“元”,因此,他被当时学人尊称为“元公”。到理宗时,周敦颐从祀孔子庙庭,确立了他理学开山鼻祖之地位。周敦颐生性朴实,自述道:“芋蔬可足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爱钱财,心慕名理,并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任官多地,但俸禄不丰,即使如此,来到九江时,还将自己不多的积蓄给故里宗亲。这在北宋铜臭味十足,物欲泛滥的当下,确为难能可贵。这是周敦颐为人所重的品性所在。
周敦颐作为理学的开山鼻祖,其“无极”、“太极”的宇宙观和《易》、道思想当然是理学重要的构成因素。
与周敦颐一样的参悟宇宙,推《易》、道的是同样为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易学家,有内圣外王之誉,创“先天说”,以为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成,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壤集》、《皇极经世》等。他根据《易经》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结合道家思想,虚构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创立他的象数之学亦叫先天学。他认为宇宙的本源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天生动,地生静。“生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静之始则柔生焉,静之极则刚生焉”。这样阴阳交互作用,于是形成日月星辰;则柔相互作用,于是形成水火土石。他进一步阐释自己的思想,说天之动生出阴阳,地之静生出刚柔。认为天地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按照“先天象数”的图式展开的,并把“先天象数”归结于心,称“先天之学,心也”。他所说的“心”既是个人的心,也是宇宙的心,也即是这个“心”有主观和客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