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20世纪俄苏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第一节20世纪俄苏文学

第十章 俄苏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一、形成与 特征 背景 历史背景: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纷呈迭起 。 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世纪末苏联的解体 文化背景:唯物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占主导地位 思想特征 第一,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20世纪俄苏文学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表现新的主题,塑造新型的主人公形象。 第三,洋溢着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一,多种文学流派并存,竞相发展并迅速交替。 第二,不同风格的艺术形式在相互影响中走向综合,现实主义仍然是强劲的主潮,但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表现出多种形态。 第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文学的审美原则和基本创作方法。 第四, 作家的艺术思维发生了重大变化,把对现实的形象描绘与理性思考融为一体。 二、发展历程 新旧文学观念的嬗变也十分迅捷,文坛出现了多种文学流派、多种文学形态共存的局面。这一阶段是苏联文学史上文艺思潮极其活跃的时期,文学团体和流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小说创作 三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富尔曼诺夫《恰巴耶夫》、绥拉菲莫维奇《铁流》、法捷耶夫《毁灭》 诗歌创作: “白银世纪”:象征派、阿克梅派、未来派 马雅科夫斯基与《列宁》 第二阶段(30年代初—50年代初) 小说创作歌颂社会主义建设,讴歌一代新人的成长,弘扬苏维埃爱国主义精神,是这一阶段小说创作的主导思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小说创作 尼·奥斯特罗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阿·托尔斯泰《苦难的历程》:《两姊妹》、《一九一八年》、《阴暗的早晨》 肖洛霍夫的《被开垦的处女地》(第一部,1932) 局部性和全景性小说 卫国战争文学 德国法西斯的入侵,不仅破坏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也中断了苏联文学的正常发展,文学迅速转入战时轨道,战时和战后初期的卫国战争文学,基本思想倾向是塑造为保卫祖国而浴血奋战的英雄战士形象,歌颂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的基调是既描写战争的残酷,又充满乐观主义精神。文学创作以小说的成就最高。 主要作品 西蒙诺夫的《日日夜夜》(1942) 瓦西列夫斯卡雅的《虹》(1942) 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瓦西里·焦尔金》(1941—1945) 法捷耶夫的《青年近卫军》(1941—1945) 第三阶段(50年代初—80年代中) 作家们在排除了“无冲突论”的干扰之后,致力于艺术形式的创新。文学界思想活跃,不同的艺术流派和理论主张竞相发展,给当代苏联文学留下了诸多成功的经验。 “解冻”文学思潮 爱伦堡《解冻》、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小说创作:农村题材、军事题材、道德探索作品 诗歌:“大声疾呼”派、“悄声细语”派 农村题材 以抒情的笔调描写农村的古老风情和泥土的芳香,挖掘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民精神道德财富的根,揭示人民性格的本源。 别洛夫的《凡人琐事》(1966),拉斯普京的《最后的期限》(1970)和《告别马焦拉》(1976),阿斯塔菲耶夫(的《最后的问候》(1957—1978),舒克申的许多中短篇,是这种风格的代表。 军事题材 “前线一代”作家以真实地描写战地生活著称,人称“战壕真实派”。代表作有邦达列夫的《营请求炮火支援》(1957)和《最后的炮轰》(1959),巴克拉诺夫的《一寸土》(1959),白俄罗斯作家贝科夫的《第三颗信号弹》(1962)等 。 对战争过程进行广阔描写的全景性军事小说有:恰科夫斯基的《围困》(1968—1975),斯塔德纽克的《战争》(1970—1980)等。 致力于开掘军事文学的“人学”深度的小说有:鲍·瓦西里耶夫的《这里黎明静悄悄》(1969)等。 道德探索作品 道德探索的作品突破了题材的界限,往往从人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人类的前途与命运等哲学命题入手,思考世界面临的紧迫问题。 艾特玛托夫的《白轮船》(1970)、《一日长于百年》(1980)和《断头台》(1986) 邦达列夫的社会问题三部曲《岸》(1975)、《选择》(1980)和《人生舞台》(1985) 拉斯普京的《火灾》(1985) 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1972—1975)等作品 “大声疾呼”派? 苏联诗歌流派。崛起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这派诗歌的成就主要表现于政治抒情诗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