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史作家作品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文学史作家作品分析

当代文学史作家作品分析 四、韩少功、阿城、李杭育 韩少功、阿城、李杭育受国内“文化热”和拉美文学影响,将审美视野投向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文化,他们在自己所熟悉的地域中,探寻民族文化的源流和精髓,以具有当代意识的艺术眼光观照文化现象,明确打出了“文化寻根”的旗帜。 韩少功 湖南作家 1983年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月兰》、《飞过蓝天》,大多运用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插队时期的农村生活。 1985—1990为第二阶段,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诱惑》、《空城》、《谋杀》、《爸爸爸》,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技法时,大量借鉴了荒诞、变形、魔幻、夸张等现代派手法,努力实践他的文学“寻根“主张。 90年代中期至今为第三阶段,代表作品是《马桥词典》,现代派手法有所减弱,现实主义手法有所加强,虽然在创作理念上仍然遵循着“寻根“的主张,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有所改变,尤其在小说文体上,借鉴外国作家的创作经验,进行了大胆革新。 第一阶段的作品,大多是以“知青“的眼光来体察农民的境遇,反映农民在十年动乱中的坎坷经历,大部分作品带有浓郁的愤世不平和悲天悯人的色彩。 第二阶段作品的格调、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都与前有所不同。在创作实践上,一反初期作品中那种明朗、激愤、时代色彩鲜明的特点,而呈现出幽深奇峭、沉郁含蓄、若今若昔、恍惚迷离的写意特色。中篇小说《爸爸爸》以魔幻、夸张和荒诞变形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侏儒——丙崽的形象。这是一个永远保持童稚状态、退化返祖、兽性远远大于人性的怪物,是一个集一切肮脏、愚野、蒙昧、粗鄙的历史积垢于一身的民族劣根象征体。作者是抱着加快时代改革步伐的热望来展示现实生活中残存的那种带有远古蒙昧意识的陈腐思想的,它使人们在一种强烈的压抑感和龌龊感中产生埋藏这种腐臭意识的欲望。作品的格调幽暗、苍凉,各种意向交错,具有一种迷离晦涩而又幽思深远的凝重感。与《爸爸爸》题旨相近的《女女女》将写实性同荒诞性巧妙结合,写了三个带有病态心理的女人——幺姑、珍姑和老黑。主要人物幺姑,是个同丙崽一样的怪物,作品对人物病态心理的刻画鞭辟入里,对湘西民俗村风、饮食衣着的描摹细腻入微,体现了作者娴熟的技艺。但这两部作品意象驳杂,过于隐晦,给人一种艰涩、玄奥之感。 第三阶段创作在题材、文体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方面又发生了变化,他仍以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文化,但相比之下,文化态度显得宽容、超然,不再象前段那样,对他笔下的村俗文化持一种强烈否定的批判态度。在这一阶段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平和、理智乃至某种程度的珍视态度。他认为,村俗文化里类似自然生命群落而呈现出质朴与原真的生命面貌,自有其存在的理由与合理性。远离城市文明的偏远乡村中的方言土语、风气习俗、畸人畸行在他看来有一种亲切感,是文化的活化石,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码,足以构成能与现代城市文明相抗衡的文化形态而继续存在。 这一时期的典型之作是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者借鉴欧洲小说的创作经验,采用词典体的形式,对一个偏远、闭塞的农村社区,一个传统文化的载体——马桥,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小说中,作者把语言作为特定文化的重要表征,运用考证、解释、征引、比较,鉴别了非公共化语言——马桥语言与公共化语言——普通话之间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他着重分析和突出了这种差异背后存在的另一种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反映了马桥人独特的世界观和生存方式,它与现代文明同时,但顽强地保持着独特的生存形态。 创作特色: 第一阶段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注重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分析批判;第二阶段则具有自觉的文化批判意识,创作视野更为宏阔。同时注意吸收现代派的长处,来增强自己认识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如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技法作了较好的吸收。第三阶段的创作则兼具前两个阶段的特点,对传统文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在小说文体上则有自觉的借鉴和创新意识。这段时期的作品,语言比此前精炼,技巧比此前圆熟,个人风格鲜明,语言上也一贯保持了湖南作家历来共有的浓郁的乡土色彩和地域风格特点。不足的是,作者的创作还缺乏博大、精深的力度和明晰凝练的概括力。 阿城 《棋王》、《树王》、《孩子王》 小说集《棋王》的大多数作品都以知识青年为主题,因而有人把《棋王》等小说纳入“知青”题材范围,其实,阿城既非写“知青”生活,也非写边地见闻。在阿城的心态里,流动着一个绝大命题——文化。他认为文化涵盖着社会,制约着人类。他的笔不满足于对政治、经济的表层再现,不止于对民俗民风的一般描摹,而是力图从文化的视角对现实世界进行整体的审美把握。在他的优秀之作里,无论人或事,还是情或景,都成为民族文化精神的真实写照,不动声色地流露出作者对今天和未来的重新审视和再造。 阿城作品的故事一般都很简单、朴实。《棋王》写王一生的吃和下棋,《树王》写砍树,《遍地风流》中的大多数篇什更加矮小精悍,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