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病生第三幕.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IC病生第三幕

早逝的青春第三幕 DIC 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 大量促凝物质入血,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 凝血酶增加,引起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高凝状态);同时又因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或继发纤溶亢进(低凝状态), 使机体止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出血, 贫血,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过程. DIC的发生机制 1、DIC的起始 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 血小板激活 一、组织损伤(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 2、纤溶系统激活 (1)纤溶酶活化:t-PA, Ⅻa,凝血酶 纤溶酶的作用:溶解Fbg和Fbn,产生FDP/FgDP,破坏凝血因子 FDP的作用:抑制凝血酶、抑制pt聚集、X,Y碎片(3P)抗凝(plasma protamin paracoagulation) (2)Ⅱa + TM使PC?APC:抗凝及促纤溶 (3)VEC释放PAs (t-PA):纤溶亢进 (4)肝脏灭活PAs?及合成PAI?:纤溶亢进 DIC的分型 (一)急性DIC 可在数小时或1-2天中发病 以休克和出血为主,进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二)亚急性DIC 可在几天到数周内逐渐形成 (三)慢性DIC 较少见。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不明显或较轻 DIC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出血 出血的机制 1.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2.继发性纤溶亢进 3.FDP 的形成 纤溶酶水解纤维蛋白原(Fbg)和纤维蛋白(Fbn)产生的各种片段,通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功能:妨碍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抗凝血酶,降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加重出血倾向 4.血管壁损伤 DIC出血的临床特点 1、发生率高,80%患者以出血为最初症状 2.广泛、多个部位出血,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 3.出血形式多样 4.常规的止血药无效。 (二)休克:DIC与休克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三)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裂体细胞形成 DIC的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有下列两项以上的临床表现 1. 多发性出血倾向 2. 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 3. 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症状、体征,如皮肤、皮下、粘膜栓塞坏死及早期出现的肾、肺、脑等脏器功能不全 4. 抗凝治疗有效 防治原则 *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改善微循环(早期) *重建凝血与抗凝纤溶平衡 ◆抗凝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 ◆抗纤溶治疗 *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 * 致 病 因 子 激活 凝血系统 血液 凝固性? 微血栓 形成 血液 凝固性? 凝血因子? 血小板? 激活 纤溶系统 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出 血 微循环 障碍 病因类型 主要原发病或病理过程 感染性疾病 恶性肿瘤 妇产科疾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内死胎滞留、感染性流产、刮宫术、剖宫产术、葡萄胎、绒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理产科位居DIC第三位原因,DIC是产科大出血及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细菌、病毒、螺旋体、真菌、某些寄生虫等感染都可以引起DIC发生。感染性疾病是DIC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因。 主要见于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呼吸、消化、生殖及泌尿系统肿瘤。恶性肿瘤位居DIC第二位原因。 手术及创伤 富含TF器官的外科大手术、大面积烧伤、严重冻伤、严重软组织创伤、挤压综合征等。手术及创伤位居DIC第四位原因。 其它 某些毒蛇或有毒动物咬伤、某些昆虫叮咬等 诱因类型 作用机制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处理及清除活化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肝功能严重障碍 合成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物质的平衡发生严重紊乱。 妊娠 妊娠4个月以后,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到妊娠末期最为明显。 酸中毒 使血液凝固性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及内 皮细胞损伤。 微循环障碍 血浆成分外渗、血细胞聚集、血液粘度增加、血 流淤滞,血液甚至可呈淤泥状。酸中毒、内皮细胞损伤、组织损伤。 应用纤溶抑制剂不当 造成纤溶系统过度抑制,血液粘度增高。 遗传性血液高凝状态 各种相关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异常,使抗凝因子数量减少或活性降低,如APC抵抗 ? 发生机制 主要表现 实验室检查 高凝期 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微血栓 (血小板活化)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时间缩短 血小板粘附性↑ 消耗性低凝期 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 血液处于低凝状态 有出血表现 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原时间↑ 纤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