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根尘不偶–中医虚证–阳虚证篇–医案整理
中医虚证-阳虚证篇-医案整理
——————————————————————————————————————
内经有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主健运,又宜函藏,所谓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不可须臾离也。故阳虚一证,凡有阳虚不运之机,必伴阴邪泛溢之症。临床见症则或偏于阳,或偏于阴,而又有阳虚轻重之别。是阳虚之证了然于胸,则阴虚之证当可会意也。
杏林箫客与志一两位老师,悉心整理阳虚之证一百余案,启迪我辈后学。余学之后,心甚感念。原文医案分类甚细,然阴阳虽有五脏六腑之别,终属一气周流所致。谨将原文医案删去重复者,并据阳虚轻重不同,按“阳虚欲脱-阳虚不摄-阳虚不运-阳虚不振”四个层次,约略分类,酌加整理,冀其简单明了,方便大家学习。不妥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阳虚欲脱:01-05案
阳虚不摄:06-27案
阳虚不运:28-90案
阳虚不振:91-103案
第44楼有杏林箫客老师关于阳虚证的总结一文,提纲挈领,便于大家从整体上把握阳虚一证。
医虚证——阳虚证篇(杏林箫客、志一整理)
医案整理:杏林箫客、志一
原文链接:
/forum/viewthread.php?tid=51427extra=page%3D5
——————————————————————————————————————
整理说明:
去年辞职,说想静下心来整理一些东西,现在也该有点结果了,所以,现将本人所整理的《中医虚证阳虚证篇》一贴献给广大的中医网友。
疗效是中医的生命,但要提高疗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像跳高,当你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想再多超越一点,都是十分困难的,得多付出几倍的努力。现在,有很多学中医的人,书读得不可谓不多,但疗效却不尽人意,何故?原因在于:临床上,疾病复杂的程度远远超出书本之上。教科书上所讲的内容,只是一种示范,具体病机则复杂得多。每一种疾病至少都涉及到二三十种因素,让人陷入千头万绪之中。可以说,很多中医师(包括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师)在临证多年之后,都遇到了技术上的瓶井,以致于疗效徘徊不前。
有人说:很多年来,中医一直停滞不前,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话没错!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家在中医资料的整理上已做了大量工作,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若能充分合理地加以运用,就能转化为巨大成果。这些中医资料,是无数中医师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砖、是沙,是水泥、是栋梁,各种条件都已俱备,但却无人加以整合。不会整合,这些东西就是一盘散沙;擅于整合,这些东西能建成宏宇大厦;若能对千百年来历代中医的经验加以整合,一个更完善,更实用,更高效的新中医体系将喷薄而出!
本人相信,将中医现有的资源整合之后,通过对大量的资料进行归类,分析,统计,可以找出证的规律,挤掉中医理论中很多重复的论述,让中医在不失传统精髓的情况下,沐火重生。但对于个人来说,这项工程太过宏大,时间、精力、视力,财力都是问题,所以,此心愿虽存多年,但俗务缠身,一直难以实行。后与志一先生交流之后,决定联手整理。若能完成此计划,则中医在理论上将条理分明,思路清晰,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将云开雾散,这对个人技术能力的提升将极有帮助!使学中医的人很快可以学以致用。
在没有整理《阳虚证篇》之前,虽然也有阳虚的概念,但对阳虚证的认识在意识上是模模糊糊的,似乎明白,但说起来总有些意犹未尽。整理之后,感觉别有洞天,豁然开朗。
比如:很多人在辨证时,都容易落入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说到口渴,失睡,便秘,烦燥等,首先想到的结论是阴虚,但实际上阳虚一样能产生上述证候!所以,中医辨证,不能心存预见,必须遵循“有是证,用是药”的原则。
需要说明的事,本想将《中医虚证阴虚证篇》整理完后一同发贴的,以防止有些读者以偏概全,看什么病都觉得是是阳虚证。此外,《阳虚证篇》只是初稿,发贴的目的,在于砖引玉,以待完善。
中医是一个独立的医学体系,它是一门符合宇宙自然规律的“大道之学”,所以,恒久不变。中医可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但不能妄自菲薄,按照他人的标准自我阉割。中医对于生命的理解其实是胜于西医的,将中医西化,实际上是弃美玉换顽石。中医源于内证,若欲探寻本源,当“内证而非外求”,研究一点道家养生之学,对理解中医更有帮助。而“外求”只会越走越远!
从中西医结合方针确立以来,中医的许多经费都投入了所谓现代化的实验,有结果吗?这些结果对中医有帮助吗?没有!如今中医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就是最好的说明!
比如说:阳虚证有何规律?这是中医最基础的课题,那么长的时间,那么多的科研经费,那么多的科研机构,都做了些什么?小白鼠实验能给出答案吗? 那些官僚及所谓
文档评论(0)